为[中华姓氏文化研讨组]中的(申小强)滑州/秘书长赋诗一首:
申甫辅佐维周翰,
小行星拥紫都衔。
强宗右姓史灿烂,
秘书丞谱续辉煌。
1,申甫---(1). 周 代名臣 申伯 和 仲山甫 的并称。《诗·大雅·崧高》:“维 申 及 甫 ,维 周 之翰。”
(2).借指贤能的辅佐之臣。《梁书·元帝纪》:“大国有蕃, 申 甫 惟翰。” 唐 元稹 《赠乌重胤父承玭等诰》:“载诞 颇 牧 ,降生 申 甫 。”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 文宗 震悼,手詔曰:‘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其忠灵不昧,他年生 申 甫 以佐予也。’”
2,翰---通“幹”(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
3,小行星---太阳系中的小天体;特指成千上万的小行星之一,它们的轨道大都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由波得定则指定的平均轨道近似为8天文单位距离,小行星的大小范围从直径几百米到最大的760公里。
4,紫都---帝都。 唐 王勃 《七夕赋》:“凭紫都而授歷,按元邱而命纪。”
5,衔---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衔命。 指前后相接:衔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军衔。官衔。
6,强宗右姓---强宗:豪门大族;右姓:世族大姓。指有权势的豪门大族。
7,秘书丞---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通典·职官八》:“丞, 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楨 为祕书丞,而祕书先自有丞,乃以 楨 为祕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 刘放 为左丞, 孙资 为右丞,后省。 晋 復置祕书丞……歷代皆有。 大唐 龙朔 二年改为兰臺大夫, 咸亨 初復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秘殿掌贰·秘书丞》:“《齐职仪》曰: 汉献帝 置祕书令丞二人, 魏文帝 分祕书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 魏武帝 置也。”
8,丞---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府丞。县丞。 古同“承”,秉承。
为[中华姓氏文化研讨组]中的(枝繁叶茂)敦煌市吴氏文化联谊会,会长;赋诗一首:
吴姓起源: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有一周族部落,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品德高尚,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古公亶父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今江苏无锡一带)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名人:1,吴起(?-前381),战国时兵家。2,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3, 吴道子,唐画家。河南阳翟人。4, 吴丹(744-825),唐常州晋陵人,字真存。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正字。5,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高邮人,辽东籍。6,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等等,举不胜举!
其它吴姓名人有三国魏文学家吴质,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唐史学家吴兢,宋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南宋词人吴文英、名将吴玠、吴璘,元画家吴镇,明末医学家吴又可,清文学家吴绮、书画篆刻家吴煕载,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澄、小说家吴趼人等,近当代有戏曲理论家吴梅、生物化学家吴忠、教育家吴玉章、史学家吴晗、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吴阶平、新闻学家吴冷西、作家吴组缃、剧作家吴祖光、画家吴作人、围棋名手吴清源等。
枝源派本藤蔓瓜,
繁花似锦谱放霞。
叶县凫奇帝眷念,
茂叔理学鼻祖家。
1,枝源派本---犹言寻根究源。宋 叶适 《题陈寿老论孟纪蒙》:“ 天台 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於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於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2,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3,叶县凫---汉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叶 令, 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但得一双舄耳。”后因以“叶县鳧”指代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詔宠 金门 策,官荣 叶县鳧。”(瑞昌市丶高丰镇有王乔洞,至今洞口一双凫尚存)请点网址看王乔遇仙得道的经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080fca0101r6qb.html
4,茂叔---《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字。 非故效颦于茂叔。——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理学鼻祖---理学鼻祖周敦颐。周姓门头横匾故书四个大字“理学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