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天贡两次碑刻后代及官职和东兰韦景岱土司后代的区别
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季冬月十九日竖碑的韦天贡古碑刻文:“我始祖讳天贡原名韩天贞乃汉世淮阴侯韩公信毫于先世倶有功于王室……祖妣周氏遂到都街落索创业焉公生男子九人一曰玉龙次曰玉凤三曰玉虎四曰玉影五曰玉璋六曰玉豹七曰玉耀八曰玉坤九曰玉乾”(碑文写韦天贡是西汉韩信的儿子)“我祖讳信公官居冢宰丰功永冠于宗朝赋任淮侯伟烈昭垂于汉代……始祖天贡公原命生于西汉高皇后辛酉二年二月辛卯十三日酉时建生享阳九十八岁西隧殁于西汉元年正月十九日卯时”这里出现错误:一是历史没有用高皇后作纪年,没有用西汉作纪年的。二是这韦天贡其名生卒份是:先死于西汉元年(即公元前206年)正月,后生于西汉高皇后辛酉二年(即公元前186年),先死后生!“祀男各公:韦玉龙,分去东兰州凤山土州作土官是也(生前任东兰、凤山土司官)。韦玉凤,分去三寨司作土官是也。韦玉虎,分去河池州作哨目,管惟建里智本里也。韦玉影,居住都街本地落业是也,后分二支板脉村米峒水峒落业也住都街落索一代。韦玉璋,分去落索板才村太平村落业也后分去洛东洛西又一支去柳州马平县九出村白山圩四农里六圩落业也。韦玉豹,分去贵州省荔波县板闷村落业也(现在子孙仍在荔波一代)。韦玉耀,分去东兰黑岩亮岩二所住也。韦玉坤,分去思恩县水源圩坡伯村落业是也。韦玉乾,分去河池州江边里有一支下来宜山县德胜司羊角村又一支去天河县喇怀村板闷村落业是也。”
1918年立碑韦天贡是有九子,全部是“玉”字辈,和东兰土司韦祖鋐的其中九个“玉”字辈儿子一样。按照东兰韦氏土司的谱系,玉字辈九个儿子不是韦天贡(韦富挠)的后代,而是东兰土司韦景岱20世孙韦祖鋐的其中九个儿子。壮族抗倭斗争的第一个英雄韦正宝公(字玉龙,后世称玉龙公)1511年立的的墓碑墓志铭里写有:“诸昆季曰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正碧、正禄、正祥、正修、正秀、正理、正文、正武、正旺、正赐等二十七人,膺冠带者十逾八九(其中戴官帽系绶带的,十个中有八、九个),友悌相处敦睦之行”。 玉龙公(韦正宝)的墓志铭有玉凤公(正东)、玉璋公(正南)、玉耀公(正碧)、玉坤公(正修)、玉影公(正理)、玉乾公(正赐)的名字。另外还有正用(玉虎)、正蛟(玉豹)没刻在碑文上,但后代知祖,明朝迁往都安任安定土司的韦正用(字玉虎,改名韦安和),已于2016年出版都安《韦安和宗支族谱》。
韦祖鋐的其中九个玉字辈儿子的分布:韦正宝,号玉龙,袭东兰土知州职,敕封平北伯。正德四年(1509年),正宝奉调,率东兰、南丹、那地等土州的“狼兵”赴广东潮州、惠州,与那里的军民剿倭,屡歼顽敌,战绩卓著,直抵九连山贼巢,不幸箭伤。五年卒于惠州行辕。将尸体运回葬于岩石山。韦正宝公的墓、墓碑、朝廷墓志铭至今还在。韦正东,号玉凤,字韦槐,授永定长官司;韦正用,字玉虎,明弘治九年(1496)随父征古田有功,嘉靖二年(1523)征田州岑猛,六年(1527)征岑猛余党卢苏、王寿有功,授职安定司(今都安、都阳);韦正理,字玉影,号七星翁,随征有功,分管都街、洛索、金城一代;韦正南,号玉璋,因文武双全,十分彪悍,且随征有功,受封分管洛东、洛西,子孙分住柳州马平、若蒙等地;韦正蛟,字玉豹,弘治年间,随兄正宝出征贵州,子孙住贵州省都匀、独山、荔波、板闷等地;韦正碧,号玉耀,随征有功,分管三岔,子孙住三岔及河池干黑、干亮;韦正修,号玉坤,随征有功,分管环江、水源、坡柏等地;韦正赐,字玉乾,号羊山翁,与兄玉耀、玉影随叔平定三岔,伏屡李公段、李虎儿之乱有功,授德胜土司,分管宜州、德胜羊角村,生子显祖、显龙、显敖,显龙子世越,越生长华,长华生三子宗断、宗善、宗礼。宗善迁武宣,有子孙分住河池江边里、肯定村。
因2004年5月韦天贡坟墓被人盗挖,于2005年4月16日重修韦天贡墓,综合各方面因素,时隔87年后重修韦天贡墓立碑时变成天贡公有二十一男和三女。终于把土司韦富挠的十二个儿子补上。2005年重修都街洛索坡韦天贡墓的碑文刻记着韦天贡二十一个儿子的分布:“韩天贞元朝末(时间已改变,不再是西汉,而是元末明初)……改名韦天贡,(与)覃怀满、莫天辉逃到广西宾州,后到都街定居创业曾应召参加平荔波东兰之乱,留任东兰土司……公正室周氏生九男三女,庶室罗氏杨氏冯氏共生十二子,依长次序:玉龙留任凤山分司官;玉凤任三寨土司官;玉虎任河池金城哨目;玉影守都街;玉璋去荔波;玉耀去亮岩;玉坤去坡柏;玉乾去江边里后迁德胜羊角;万熙(喜)住东兰州,万成任长江哨目,万红去凌云,万卜去那地,万岩住坡豪,万龙住巴拉,万目去南丹,万喜回河池,万邦住三旺,万章回都街,万年去宾州,万世住九圩等分管庆远府内外……”
2005年碑文刻记增加韦天贡十二个儿子的名字和韦富挠十二个儿子基本相同,只是他们的分布等略有不同。韦富挠有十二个儿子,全部属于“万”字辈,祖妣正室周氏生四子:万目(承袭东兰土知州)、万喜(住东兰州,子韦爵替袭万目孙韦济民土知州职)、万成(住坡豪)、万亮(住隘洞),庶室冯、杨二氏生八子:万熙(万杰,住都安高岭)、万红(万龙,住泗城)、万卜(住南丹那地)、万岩(住凤山)、万邦(住都彝同旁、三旺)、万章(住宜州、都街、金城江一代)、万年(住贵州独山)、万世(住平林、都铭)。
这里说明的是,韦天贡后代的族谱过三代以后都不见还有世袭当官任职的资料记载。1918年碑载韦天贡妣周氏遂到都街落索创业焉,韦玉龙分去东兰州凤山土州作土官是也,韦玉凤分去三寨司作土官是也;2005年碑文载:韦天贡留任东兰土司,玉龙留任凤山分司官;玉凤任三寨土司官;玉虎任河池金城哨目;1998年《韦氏族谱韩改韦世系》540页:授韦天贡为东兰知州土司官;韦玉龙,授任凤山土司分知州;韦玉凤授任三寨九司六里世袭土司;韦玉虎后中进士,提拔为马平(今柳州)、南宁、太平府(今崇左县一带)教授。2014年《韦氏文化研究》139页:天贡子孙世袭东兰土知州,成为东兰望族。问题就是既然说是世袭,在东兰当土官,怎么都没看到韦天贡子孙世袭的历史记录,到了第4代都不见当官的啦,21个儿子的后代都丢官了吗?至今凡属韦天贡后代的没有见到有朝廷的一纸文书和碑铭之类,套用东兰韦景岱土司后代的名字而已。
韦天贡后代在东兰凤山当土官的历史,没见他们哪本族谱有记录,韦景岱后代在东兰凤山当土官的历史,有官方和族谱记录。《广西东兰韦景岱宗支族谱》、《韦景岱后裔凤山县韦氏土官族宗支族谱》记载很清楚,有朝廷奏章、奏折、袭职诰命、古墓碑记等。东兰韦景岱土司有族史事实考证,祖源记载清楚,迁徙轨迹清晰,世代传袭明白。东兰土司出现四世抗倭卫国的光荣英雄事迹,韦正宝、韦虎臣、韦起云、韦应龙四代都是率领壮族“狼兵”,前往闽粤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屡建奇功的民族英雄!东兰韦氏土司四代抗倭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东兰韦氏土司的修复项目建设得到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现投资800多万招标建设东兰县武夷侯公园韦虎臣墓园及周边园林一期工程 ,还要重修韦氏祠堂,并且总投资3000万元进行抗倭英雄韦虎臣军事工程修复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包括修复墓地、练兵场、地下军事工程、景点景区场馆、道路、生态建设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