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四世:
郦衡,字永平,守博之子也。北宋中期,任大理评事。配冯氏,生一子:穆。
郦文纬,守约之子也,随父迁居辽阳。
郦文经,守俭之子也,随父迁居伊阳。
一百十五世:
郦穆,字文保,衡之子也。生活于北宋后期,未任官职。配李氏,生二子:鹏、凤。
一百十六世:
郦鹏,穆之长子也。北宋后期,担任广州刺史,遂定居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是为广州始祖。配杨氏,生一子:熙。
郦凤,字伯翔,穆之次子也。北宋后期,任翰林学士。配李氏,生一子:文绍。
一百十七世:
郦文绍,字时敏。凤之子也,生于北宋熙宁三年庚戌十月廿一日(1070年11月26日)。北宋末年任翰林学士。配王氏,生四子:嵩、坊、元亨、道亨。南宋初年(1127年—1132年),金兵入侵,文绍护卫宋高宗南渡。遂迁居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卒于绍兴三十年庚辰三月十七日(1160年4月25日),享年九十一岁,葬于会稽县义安乡。
一百十八世:
郦嵩,字惟乔。文绍之长子也,南宋前期,为守护父墓,定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是为会稽始祖。配张氏,生一子:安。去世后,葬于会稽郦家埭。
郦坊,字惟荣。文绍之次子也,南宋前期,任兰溪学正,迁居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是为兰溪始祖。配周氏,生一子:悌。去世后,葬于兰溪龙岗山。
郦元亨,字惟乾。文绍之三子也,南宋初年,金兵南侵时,随父护驾南渡至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年间举孝廉,担任诸暨学正,遂迁居诸暨(今浙江省诸暨市),是为诸暨始祖。
元亨为提高诸暨民间整体素质,由官府出面在诸暨境内大力兴办各类学府,在民间则大力提倡私塾教育,推行周敦颐、程颢程颐的道学,在诸暨倡导中原的文明礼教。当时的名士学者大多出于他的门下。他在诸暨为官二十余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葬于诸暨县城西隅陶朱山之原。
元亨配冯氏,生二子:义泉、尚泉。他的后裔繁衍众多,遍及诸暨周边一百五十余村,成为越中巨族,并发展到全国各地,以苏南丹阳、鄂西来凤、重庆万州、台州玉环居多。他的事迹在清代被收入诸暨县志。
郦道亨,字惟通。文绍之少子也,南宋前期,任大理寺评事,迁居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是为台州始祖。配周氏,生一子:汾。去世后,葬于天台桃源山。
一百十九世:
郦义泉,字应祥,元亨之长子也。南宋前期举孝廉,官至太常寺少卿。配陈氏,生一子:聪。享年六十岁,葬于县城西隅陶朱山。
郦尚泉,字应兆,元亨之少子也。南宋前期任礼部侍郎。配吴氏,生一子:联。享年八十一岁,葬于陶朱山父母墓侧。
一百二十世:
郦聪,字道闻,号西溪,义泉之子也。南宋中期登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配王氏,生三子:秀、和、黍。
郦联(曦),字道显,尚泉之子也。南宋前期任翰林承旨。配吕氏,生二子:公瑾、公著。享年六十二岁,葬于县城南隅南山。
一百二十一世:
郦秀,字复初,聪之长子也。生活于南宋中期,配骆氏,生一子:登。
郦和,字复敬,聪之次子也。生活于南宋中期,配刘氏,生一子:丰。
郦黍,字复植,聪之少子也。南宋中期举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配马氏,生一子:裕。
郦公瑾,字似瑜,联之长子也。南宋中期任翰林承旨。配张氏,生五子:景贤(玺二)、景明(玺三)、景秀(玺五)、景华(玺六)、景辅(玺七)。终年五十岁,葬于县城西隅陶朱山祖父母墓侧。
郦公著,字似昭,联之次子也。生活于南宋中期。配王氏,生二子:景鲜(玺一)、景研(玺四)。享年八十一岁,葬于县城东隅金鸡山。
一百二十二世:
郦登,字仕元,秀之子也。生活于南宋后期,配刘氏,生一子。
郦丰,和之子也。生活于南宋后期,配蔡氏,生一子。
郦裕,黍之子也。生活于南宋后期,配金氏,生一子。
郦景贤,行玺二,公瑾之长子也。生活于南宋中期,配陈氏,生一子。
郦景明,行玺三,公瑾之次子也。生活于南宋中期,配赵氏,生一子。
郦景秀,行玺五,公瑾之三子也。南宋中期,迁居泰北乡正六十七都桂花树下(今浣东街道五一片金鹅湖村桂花树下),是为泰北始祖。配王氏,生一子:斯道(曾二)。
郦景华,行玺六,公瑾之四子也。生活于南宋中期,配邵氏,生一子。
郦景辅,行玺七,公瑾之少子也。南宋中期,担任大理寺提领,在诸暨县城西隅(今诸暨老城区长弄堂中段)购买宅基地,定居浣江之西,是为浣江始祖。
为了保护西隅住宅的书房,景辅公率领家人在西隅住宅的南墙边开掘水井一口,用以防火。此井经过七百多年风雨沧桑,至今尚存。在诸暨旧城改造期间,得到妥善保护,此乃郦氏宗族在诸暨最早之遗迹。
配蒋氏,生三子:哲(曾九)、贤(曾十)、信(曾十一)。景辅公卒于南宋末期,葬于县城北隅鹞鹰山(郦家山)。
郦景鲜,行玺一,公著之长子也。生活于南宋后期,配陆氏,生一子。
郦景研,行玺四,公著之次子也。南宋后期担任都统,迁居紫岩乡六十一都太平村(今属店口镇)。配章氏,生一子:洪(曾五)。
一百二十三世:
郦斯道,行曾二,景秀(玺五公)之子也。南宋中期,跟随父母迁居泰北乡正六十七都桂花树下,配孙氏,生一子。
郦哲,字克明,行曾九,景辅(玺七公)之长子也。南宋后期,担任大理寺提领,定居县城西隅。配王氏,生一子:宏甫(荣六)。去世后,葬于县城北隅郦家山。
郦贤,字克圣,行曾十,景辅(玺七公)之次子也。时当南宋后期,迁居四都祝桥(今陶朱街道祝桥头郦家村),是为祝桥始祖。配徐氏,生一子:德卿(荣九)。
郦信,字克诚,行曾十一,景辅(玺七公)之少子也。时当南宋后期,迁居十都巽坞(今应店街镇云石片巽坞村),是为巽坞始祖。配章氏,生二子:再稷(荣八)、再益(荣十一)。
郦洪,字正大,行曾五,景研之子也。南宋末期,任殿前都领;其后被诰赠为龙虎大将军,迁居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是为丹阳始祖。配吴氏,生一子:伦(荣十二)。元朝进攻南宋时,身殉国难。
一百二十四世:
郦宏甫,字达之,行荣六。哲(曾九公)之子也。南宋末年,担任大理寺提领,定居县城西隅。配王氏,生三子一女:德继(贵二)、女儿、德祐(贵三)、德裕(贵四)。元朝前期去世后,葬于正一都詹家山。
郦德卿,行荣九,贤(曾十公)之子也,时当元朝前期。配张氏,生一子:华一。
郦再稷,字宏卿,行荣八,信(曾十一公)之长子也。元朝中期概浦乡进士,曾任湖州学正;元朝末年致力于郦氏谱牒整理。配孙氏,生一子:良怀(梁三)。去世后,葬于栗园。
郦再益,字华卿,行荣十一,信(曾十一公)之少子也,时当元朝后期。配章氏,生三子:良欢(梁一)、良唯(梁四)、良杰(梁六)。去世后,葬于栗园。
一百二十五世:
郦德继,行贵二,宏甫(荣六公)之长子也。时当元朝前期。配张氏,生二子:恒(景三)、仕丰(景八)。去世后,葬于金兴乡正三十四都金畚斗(今属街亭镇)。
宏甫之女,嫁于县城东隅张公子。是为诸暨郦氏首位入谱之女儿。
郦德祐,字元吉,行贵三,宏甫(荣六公)之次子也。时当元朝前期。时当配毛氏,生四子:成(景二)、观(景四)、昇(景五)、政(景七)。去世后,葬于七十一都十里牌(今属浣东街道)。
郦德裕,行贵四,宏甫(荣六公)之少子也。时当元朝中期。配戚氏,生四子:彦刚(志一)、彦祥(志二)、彦逸(志三)、彦俊(志四)。去世后,葬于城郊谢家坞。
一百二十六世:
郦成,行景二,德祐之长子也。配方氏,
郦观,行景四,德祐之次子也。配刘氏,
郦昇,行景五,德祐(贵三公)之三子也。时当元朝末年。配王氏,生二子:纯(友六)、应麟(友八)。去世后,葬于北隅郦家山。
郦政,行景七,德祐(贵三公)之少子也。时当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定居县城西隅后街。配沈氏,生一子:经(友九)。去世后,葬于三十七都长岭下飞马形。
一百二十七世:
郦经,字同文,号史庄,行友九。政之子也,时当元朝后期。配沈氏,生一子:恩;继娶胡氏,生四子:惠、忠、纬、纶。去世后,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
一百二十八世:
郦恩,行尊廿二,经之长子也。配袁氏,生
郦惠,行尊廿五,经之次子也。配傅氏,生
郦忠,又名秉彝,字叔度,号器亭,行尊廿七。经之三子也,时当明朝初期。配刘氏,生五子:潮、深、源、澄、业。去世后,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
郦伟,行尊廿九,经之四子也。未婚绝嗣。
郦伦,行尊三十,经之少子也。配毛氏,继娶娄氏,
一百二十九世:
郦潮,行震三十三。忠之长子也,时当明朝前期。配张氏,继娶胡氏,生二子:杭、彬。去世后,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
郦深,行震三十五,忠之次子也。配娄氏,
郦源,行震三十八,忠之三子也。配陈氏,
郦澄,行震四十,忠之四子也。定居县城郦氏宗祠永思堂西侧,是为茂荆堂始祖。配陈氏,生二子:泰五十五、泰六十三。
郦业,行震四十四,忠之少子也。未婚绝嗣。
一百三十世:
郦杭,行泰四十。潮之长子也,时当明朝前期。配张氏,生三子:乾五十四、乾七十八、乾八十三。去世后,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
郦彬,行泰六十五,潮之次子也。未婚绝嗣。
一百三十一世:
郦乾五十四。泰四十之长子也,时当明朝前期。配傅氏,生一子:坤廿一。去世后,葬于三十五都飞凤形。
郦乾七十八,杭之次子也。配石氏,
郦乾八十三,杭之少子也。配周氏,
一百三十二世:
郦坤廿一。乾五十四之子也,时当明朝中期。配傅氏,生二子:秉四、秉六;继娶陈氏,生二子:秉九、秉十四。去世后,葬于县城北隅郦家山。
一百三十三世:
郦秉四,坤廿一之长子也。未婚绝嗣。
郦秉六,坤廿一之次子也,时当明朝中期。配孔氏,继娶俞氏,生三子:萃一、萃三、礼(萃六)。去世后,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
郦秉九,坤廿一之三子也。未婚绝嗣。
郦秉十四,坤廿一之少子也。配华氏,
一百三十四世:
郦萃一,秉六之长子也。配王氏,
郦萃三,秉六之次子也。配张氏,
郦礼,字仰湖,行萃六。秉六之幼子也,生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四月初八日(1546年5月7日)。配毛氏,生六子一女:良栋、良木、良椿、良梗、女儿、良槐、良梓。卒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七月十六日(1615年8月10日),享年七十岁,葬于县城北隅鹞鹰山(郦家山)。
一百三十五世:
郦良栋,字承吾,行豫一,礼之长子也,生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配赵氏,
郦良木,行豫三,礼之次子也。配祝氏,继娶黄氏,
郦良椿,行豫六,礼之三子也。配斯氏,
郦良梗,字瑞吾,行豫九。礼之四子也,生于万历六年戊寅四月十三日(1578年5月19日)。配钱氏,生四子一女:元龄、遐龄、女儿、望龄、月龄。卒于天启七年丁卯九月初四日(1627年10月12日),终年五十岁,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金字形。
萃六之女,嫁于本县翁公子。
郦良槐,行豫十九,礼之五子也,生于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配毛氏,
郦良梓,行豫三十七,礼之少子也。配何氏,
一百三十六世:
郦元龄,行恒十,良梗之长子也。配袁氏,继娶孙氏,
郦遐龄,字君所,行恒十四。良梗之次子也,生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九月十三日(1606年10月14日)。配何氏,生四子:珥宗、珍宗、瑞宗、璟宗。卒于康熙九年庚戌六月十八日(1670年8月3日),终年六十五岁,葬于三十五都板桥村象鼻山。
良梗之女,嫁于六十三都湖西村(今属店口镇湄池片)冯公子。
郦望龄,行恒十七,良梗之三子也。配黄氏,
郦月龄,行恒二十二,良梗之少子也。配翁氏,
一百三十七世:
郦珥宗,行升八,遐龄之长子也。配赵氏,
郦珍宗,行升十六,遐龄之次子也。配俞氏,继娶吴氏,
郦瑞宗,字吉士,行升廿七。遐龄之三子也,生于崇祯十年丁丑九月十三日(1637年10月30日)。明末清初之儒士,由于勤学苦读,缺乏锻炼,导致胆小多病。入赘周门为婿,婚后一个月,卒于顺治十二年乙未十月二十日(1655年11月17日),时年十九岁,葬于三十五都桐树岭金字形。次年夏,周氏生遗腹子:缃(隆十三)。
周氏,本县儒士周硕肤之女也,生于崇祯九年丙子四月十三日(1636年5月17日)。自幼聪明可爱,文雅孝顺。年过及笄(1655年),招赘吉士(瑞宗)为夫君。吉士因为勤学苦读,缺乏锻炼,导致体弱多病。入赘一个月,回家探望父母,疾病复发。周氏得知消息,星夜急驰,奔赴夫家。当时正遇深秋雨季,浦阳江洪水暴涨,周氏不顾一切乘船赶来,跪在暴风雨中祷告神灵,希望以自身代替夫君去死。但是吉士还是去世了。
周氏将自己的妆奁首饰全部拿去殉葬,哀痛悲伤到极点。公婆为失去儿子而悲泣,周氏含泪跪下,劝慰二老:“公婆大人,儿媳已有遗腹子,这是苍天不想断绝吉士的后代啊!倘若能生下男孩,您二老虽然失去了儿子,却有孙子了啊!”次年(1656年)夏天,生下遗腹子,取名缃。
缃儿九岁那年(1664年),患了痘症(天花),病情非常危急。周氏到处求医买药,日夜祷告苍天。后来,郦缃的病情慢慢痊愈了,人们都说这是苍天被周氏爱心所感动。周氏爱护儿子非常细致,但是对于儿子的读书学习检查得特别严格,即使一点儿细小的差错也决不原谅。后来,郦缃在诸暨的学府读书,成就很大,声望很高。
康熙十九年庚申十一月初八日辰时(1680年12月28日上午),周氏劳累过度,病情沉重,临终前向儿子郦缃诀别:“这些年来,我侍奉公婆,从来没有过错。如今幸好我儿长大成人,我也可以欣慰地在九泉之下见你的父亲了。只是,你的父亲因为勤学苦读而过早去世,他的诗文稿子都在,我不敢丢失,一直珍藏着。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爹亲手留下的文字笔墨啊!”说完,周氏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与夫君合葬三十一都桐树岭金字形(今暨阳街道城南山脚)。
周氏在郦门坚守贞节,二十五年如一日,体恤穷人,和睦亲族,邻里之间从来没有争吵。乡亲们都说她的贞节孝心值得世人钦佩,她的高尚品德值得世人学习!她的事迹被录入清代的诸暨县志,名垂青史。
郦璟宗,行升四十四,遐龄之少子也。配杨氏,生四子:绅、纪、维(隆一百十一)、绪。
一百三十八世:
郦缃,字浣溪,号禹仙,行隆十三。瑞宗之遗腹子也,生于顺治十三年丙申五月二十日辰时(1656年6月12日上午)。在母亲周氏的培养下,就读于诸暨县学府,颇有成就。配斯氏,生二子:毓醇、毓淇。卒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二月廿六日巳时(1708年3月17日晌午),终年五十三岁,葬于北门外梁家山。
一百三十九世:
郦毓醇,字静涵,号朗齐,行临廿一。缃之长子也,生于康熙十三年甲寅十一月初六日子时(1674年12月2日凌晨)。诸暨县贡生,入北京国子监。配陈氏,生五子:雍、京、弈、亢、亭。卒于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十七日亥时(1746年10月31日深夜),享年七十三岁,葬于北门外谢家山。
毓淇,行临三十七,缃之次子也。配斯氏,
一百四十世:
郦雍,行观七,毓醇之长子也。配寿氏,
郦京,行观十三,毓醇之次子也。配陈氏,
郦弈,字可丰,行观十八。毓醇之三子也。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廿五日辰时(1699年8月20日上午)。由于生活所迫,他单身一人从诸暨县城迁居十都大马坞,是为大马坞郦氏始祖。配大马坞村丁氏,生三女一子:长女、次女、富年、幼女。卒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十一月廿五日午时(1772年12月19日中午),享年七十四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郦亢,行观三十四,毓醇之四子也。配周氏,
郦亭,行观四十七,毓醇之少子也。配赵氏,
一百四十一世:
弈之长女,嫁于大马坞村丁公子。
弈之次女,嫁于概浦乡十一都应店街镇应公子。
郦富年(同善),字松岩,行随十六。弈之子也,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十一月初五日子时(1723年12月2日凌晨)。配傅氏,生一女:长女;继娶王氏,生一子一女:唐山、次女。卒于嘉庆八年癸亥二月十九日酉时(1803年3月12日傍晚),享年八十岁,葬于四都白门炭灶基。
弈之幼女,嫁于三都镇(今属陶朱街道)章公子。
一百四十二世:
富年长女,嫁于十都(今属应店街镇云石片)楼公子。
郦唐山,字晋阳,行复七十六。富年之子也,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二月二十日戌时(1763年2月2日夜晚)。早年勤奋苦学,学识广博,成为太学生。
后来用前辈积累的银两,购置本村田地二百余亩,雇用许多佃农耕种;同时购买附近各乡村田地一千余亩,租予各村农民耕种,每年收取大批地租;同时占有大片山林,拥有大量木材和山区特产。
配大马坞村丁氏,生六子五女:宜范、宜铨、长女、宜衡、宜德、次女、三女、四女、宜左、宜右、幼女。由于家庭人口增加,以及佃农、佣人常年雇用,每天烧饭烧菜必须使用大型锅灶,方能解决伙食问题。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唐山终于成为名闻诸暨的大型豪富,他当家期间,大马坞郦氏门庭不断走向兴盛。道光十一年辛卯正月十九日酉时(1831年3月3日傍晚),唐山终因操劳过度,病重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葬于十都泉坞茅山。
富年次女,嫁于富阳县石柱坞村(今属诸暨应店街紫云片)杨复仁。
一百四十三世:
郦宜范,字作模,行履廿一。郦唐山之长子也,生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五月十八日子时(1780年6月20日凌晨)。早年仿效父亲,勤奋苦学,也成为太学生,是为大马坞长房始祖。配杨氏,生二女一子:君聘、长女、次女;继娶杨氏,生二女:三女、幼女。卒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十月初一日巳时(1848年10月27日晌午),终年六十九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郦宜铨,字上选,行履廿八。郦唐山之次子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十一月初四日酉时(1781年12月18日傍晚)。一生务农,守护家园,是为大马坞二房始祖。配大马坞村丁氏,生二女二子:长女、君卿、次女、君驰。卒于道光十三年癸巳三月十六日巳时(1833年5月5日晌午),终年五十三岁,葬于小马坞村飞鹅形。
唐山长女,嫁于大马坞村丁起贤。
郦宜衡,字心权,行履三十四。郦唐山之三子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二月初十日亥时(1784年3月1日深夜)。未婚,后嗣断绝。卒于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时年十五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郦宜德,字如玉,行履四十一。郦唐山之四子也,生于乾隆五十年乙巳二月廿四日午时(1785年4月3日中午)。一生务农,守护家园,是为大马坞四房始祖。配大马坞村丁氏,生一子:君宝;继娶徐氏,生三子二女:君贵、长女、君备、次女、君礼。卒于道光十五年乙未八月廿九日子时(1835年10月20日凌晨),终年五十一岁,葬于大马坞村田螺形。
一百四十三世:
唐山次女,嫁于诸暨县城东隅(今诸暨市区江东)袁谦益。
唐山三女,嫁于小马坞村(今属应店街镇云石片)张明先。
唐山四女,嫁于七十一都王家湖(今属浣东街道)袁启敬。
郦宜左,字宣旃,行履八十九。郦唐山之五子也,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正月廿四日巳时(1794年2月23日晌午)。早年勤奋苦学,后来守护家园,是为大马坞五房始祖。配张氏,生三子:君斌、君石、君美;继娶王氏,生三子一女:君泰、君时、女儿、君行。同治元年壬戌六月初十日午时(1862年7月6日中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六十九岁,葬于大马坞村摇铃山。
郦宜右,字有之,行履一百十六。郦唐山之少子也,生于嘉庆二年丁巳三月十二日寅时(1797年4月8日黎明)。一生务农,守护家园,是为大马坞六房始祖。配程氏,生四子五女:君廪、长女、次女、君骥、三女、君权、四女、幼女、君六。同治元年壬戌十月十八日辰时(1862年12月9日上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六十六岁,葬于张家院村虎头山脚。
唐山幼女,嫁于正九都次峰村(今属次坞镇)俞望道。
一百四十四世:
郦君聘,字汤三,行需四。宜范之子也,生于嘉庆二年丁巳十月二十日巳时(1797年12月7日晌午)。配宋家村宋氏,生三女一子:长女、次女、顺德、幼女。卒于道光十一年辛卯三月十五日辰时(1831年4月27日上午),时年三十五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宜范长女,嫁于徐坞杨村(今属次坞镇)詹吉。
宜范次女,嫁于十二都夫山村(今属应店街镇)孟其昌。
宜范三女,嫁于郭庄(今属暨阳街道赵四村)郭胜治。
宜范幼女,嫁于富阳县大章村(今富阳市常绿镇)章圣化。
一百四十四世:
宜铨长女,嫁于直埠镇傅临川。
郦君卿,字良佐,号久庵,行需十八。宜铨之长子也,生于嘉庆十三年戊辰二月十九日戌时(1808年3月15日夜晚)。配次坞镇俞氏,生三子一女:裕桂、女儿、裕兰、裕钏。卒于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三月十五日戌时(1846年4月10日夜晚),时年三十九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宜铨次女,嫁于十二都夫山村(今属应店街镇)孟洪德。
郦君驰,字家驹,号天道,行需八十五。宜铨之少子也,生于道光二年壬午闰三月十五日戌时(1822年5月6日夜晚)。配王氏,生二子一女:裕聪、女儿、裕明。同治二年癸亥四月十五日申时(1863年6月1日下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四十二岁,葬于小马坞村飞鹅形。
一百四十四世:
郦君宝,字惟贤,行需廿三。宜德之长子也,生于嘉庆十五年庚午十二月二十日丑时(1811年1月14日凌晨)。配杨氏,生二子二女:杨纲、长女、杨浦、次女;继娶瞿氏,生一子:在镕。卒于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初十日午时(1847年6月22日中午),时年三十七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郦君贵,字玉衡,行需三十三。宜德之次子,生于嘉庆十七年壬申十一月三十日丑时(1813年1月2日凌晨)。未婚,后嗣断绝。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被太平军杀害,终年五十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宜德长女,嫁于七十一都王家湖(今属浣东街道)袁公子。
郦君备,字咸治,行需七十一。宜德之三子,生于嘉庆二十五年庚辰正月初一日巳时(1820年2月14日晌午)。未婚,后嗣断绝。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四十三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宜德次女,嫁于十四都(今属五泄镇)杨公子。
郦君礼,字惟忠,行需一百廿四。宜德之少子也,生于道光六年丙戌五月初四日寅时(1826年6月9日黎明)。配杨氏,生一子:在元。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被太平军杀害,终年三十七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一百四十四世:
郦君斌,字国华,行需三十九。宜左之长子也,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四月二十日申时(1814年6月8日下午)。配丁氏,生三子二女:兆祥、兆昌、长女、兆荣、次女。同治二年癸亥五月十五日巳时(1863年6月30日晌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五十岁,葬于大马坞村小山头。
郦君石,字国柱,行需六十一。宜左之次子也,生于嘉庆二十三年戊寅五月初七日午时(1818年6月10日中午)。配杨氏,生二女:长女、次女;继娶章氏,生二女:三女、幼女。同治元年壬戌七月廿五日午时(1862年8月20日中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四十五岁,葬于大马坞村梅花园。
郦君美,字国泰,行需一百〇一。宜左之三子也,生于道光四年甲申三月十四日酉时(1824年4月12日傍晚)。配石氏,生三子一女:兆隆、女儿、兆裕、兆田。同治二年癸亥六月初三日辰时(1863年7月18日上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四十岁,葬于大马坞村龙岗坞。
郦君泰,字国安,行需一百五十八。宜左之四子也,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正月初九日酉时(1831年2月21日傍晚)。配十二都孟氏,生一子:兆逸。同治二年癸亥二月廿一日未时(1863年4月8日午后)被太平军掳掠,时年三十三岁,不知所终。
郦君时,字国瑞,行需二百十八。宜左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十月廿三日子时(1836年12月1日凌晨)。未婚,后嗣断绝。卒于同治三年甲子八月十八日巳时(1864年9月18日晌午),时年二十九岁,葬于大马坞村小山头。
宜左女儿,嫁于十都龙山村(今属应店街镇云石片)杨公子。
郦君行,字国宰,行需四百一十。宜左之少子也,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二月初十日申时(1848年3月14日下午)。未婚,后嗣断绝。卒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月十二日未时(1901年11月22日午后),终年五十四岁,葬于大马坞村楼前坞。
一百四十四世:
郦君廪,字发粟,行需五十二。宜右之长子也,生于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八月十二日子时(1816年10月2日凌晨)。配丁氏,生一子:金达。同治元年壬戌十月十七日巳时(1862年12月8日晌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四十七岁,葬于小马坞村虎头山脚。
宜右长女,嫁于白门村(今属陶朱街道)方长庆。
宜右次女,嫁于诸暨县城江东(今属暨阳街道)郑绍浦。
郦君骥,字登云,行需九十五。宜右之次子也,生于道光三年癸未十月初十日午时(1823年11月12日中午)。配张氏,生二子一女:金泉、女儿、金声。同治二年癸亥四月十三日巳时(1863年5月30日晌午)被太平军杀害,终年四十一岁,葬于楼前坞。
宜右三女,嫁于墨城坞村(今属江藻镇)寿福均。
郦君权,字称之,行需一百四十四。宜右之三子也,生于道光八年戊子八月十五日戌时(1828年9月23日夜晚)。配十二都孟氏,生一子:金源。同治元年壬戌十一月廿三日未时(1863年1月12日午后)被太平军杀害,终年三十五岁,葬于大马坞村楼前坞。
宜右四女,嫁于十九都(今属草塔镇青山片)赵尔真。
宜右幼女,嫁于萧山县楼家塔村(今属萧山区楼塔镇)楼公子。
郦君六,行需二百十五。宜右之少子也,生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八月十六日申时(1836年9月26日下午)。配楼氏,生一子:金煌;继娶章氏,生一子:金耀。卒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十四日丑时(1923年1月30日凌晨),享年八十七岁,葬于大马坞村楼前坞。
一百四十五世:
君聘长女,嫁于十三都(今属大唐镇冠山片)蒋光标。
君聘次女,嫁于丁家坞村(今属应店街镇云石片)丁梦松。
郦顺德,字吉安,行颐十四,君聘之子也。生于道光十一年辛卯九月初三日巳时(1831年10月8日晌午)。配俞氏,生一子一女:文照、长女;继娶俞氏,生三女:次女、三女、幼女;续娶陈氏,未曾生育。卒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七月二十日子时(1899年8月25日凌晨),终年六十九岁,葬于大马坞村茶山脚梨头园。
君聘幼女,嫁于三都宋家村(今属陶朱街道)宋公子。
一百四十五世:
郦裕桂,字复庭,行颐六,君卿之长子也。生于道光六年丙戌四月初一日巳时(1826年5月7日晌午)。配黄氏,生一女。卒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十二月十二日戌时(1846年1月9日夜晚),时年二十岁,葬于大马坞村茶山脚梨头园。
君卿之女,嫁于富阳县陈家桥(今属富阳市春江街道富源村)章永广。
郦裕兰,字阳春,行颐廿一,君卿之次子也。生于道光十四年甲午六月廿九日卯时(1834年8月4日清晨)。配章氏,生二子:大邦、大奎。同治二年癸亥七月初十日辰时(1863年8月23日上午)被太平军杀害,时年三十岁,葬于大马坞村茶山脚梨头园。
郦裕钏,字品三,号宝楚,行颐五十,君卿之少子也。生于道光二十年庚子三月十三日申时(1840年4月14日下午)。太平天国进攻浙江全境,所到之处疯狂屠杀江南百姓。裕钏参加清朝军队,担任军师,在越州、婺州、衢州、处州、温州等地,协助官兵进剿太平军。
战争结束以后,返回故乡诸暨县大马坞,配温州陈氏,生五子:大勋、大连、大元、大春、大昌。光绪十八年壬辰七月初四日辰时(1892年8月25日上午)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大马坞村楼前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