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村地处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镇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山坡地。原称石皮坑,因该地岩石较多,其始祖定为石皮坑,原属林东村,1961年为独立村称石山村。
村委会设在石山小学校园中,辖3个自然村。该地产名茶铁观音,有“石皮坑铁观音”之称。村民主要为高姓。
虎邱镇,地处县境中偏南部,位于北纬25°00′,东经117°59′。东连官桥、龙门两镇,西邻西坪镇、长坑乡,南与大坪乡和长泰县枫洋镇交界,北与尚卿乡、蓬莱镇接壤,面积161.77平方公里。距安溪县城27公里,离泉州市75公里,离厦门市80公里,到漳州市仅110公里。省道207线贯穿全境,公路四通八达,快捷方便。
乡土概况
虎邱历来因"四香"--茶香、花香、烟香、佛香而名闻遐迩。这里茶香飘逸,桂花芳香,晒烟香郁,佛香飘渺。这里生态良好、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文底蕴厚重,深为游人墨客所称道。
虎踞风声水起,邱蟠地利人和。虎邱镇地处安溪南部,是著名的山水茶乡,安溪茶文化和古迹朝圣、休闲旅游好地方。全镇面积161.77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距离厦、漳、泉各100公里左右的路程,省道207线贯穿全境,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交通便捷。特色产业突显,经济繁荣,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主要茶叶生产基地。虎邱属于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朝雾夕岚,温润舒适,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安溪铁观音、本山、黄金桂、毛蟹"四大名茶"的主产区域,全国名茶黄金桂和佛手的发源地,也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辖区内有"华东桂花第一村"的芳亭村,以及安溪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苗后等。虎邱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早在宋元时期,虎邱称新康里,境内峰峦叠翠,山川明秀,胜景天成,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始建于南宋时期的洪恩岩、骑虎岩观光朝圣景区,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嗣环墓;还有一百多年前由泉州传入金榜的布袋戏,清朝传入仙景村的太祖拳,以及酒瓶盆景文化等民间艺术。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了虎邱千年的鼎盛文明,旁注了虎邱深厚的文化底蕴,诠释了虎邱"山水茶乡"的深刻内涵,无不述说着虎邱往日的风采。 虎邱还是安溪著名的侨区和台胞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诸国的侨胞达到了五万多人,台胞近二十万人,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情牵两地,是支持茶乡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基本简介
虎邱镇虎邱镇,隶属福建安溪县,耕地面积约2.2万亩,山地面积1.05万公顷,林地面积8300多公顷,茶园面积800公顷,是全国名茶黄金桂的故乡和特种茶佛手的发源地、安溪茶叶主产区、安溪茶文化和古迹朝圣旅游主要景区之一,也是东南亚、港台地区侨胞的主要祖籍地。
镇名传说
"虎邱"之名从"湖丘"演变而来。
民间传说,古时的湖丘一带是个大湖。在一次山洪暴发中,灾情危急,眼见洪水就要漫过兴仁湾。这时,玉皇大帝派来了牛神,在兴仁湾打开缺口,从而使洪水很快消退。可牛神却为救人而陷入烂泥之中,并变成了石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牛神,在兴仁湾兴建兴仁庙,并把兴仁湾内一带称为"湖丘"。不知何时,"湖丘"演变为"虎邱",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