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的传承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loffy
点赞:
点击:245
评论:
孔子之后,接连七代单传,孔子娶妻亓官氏,生独子孔鲤,孔鲤生独子孔伋,孔伋生独子孔白,孔白生独子孔求,孔求生独子孔箕,孔箕生独子孔穿,孔穿生独子孔谦。孔谦生三子:孔鲋、孔腾、孔树,此三人为第九代。
孔鲋这一支的情况是:孔鲋生孔元路,第十一、十二、十三代失考,第十四代孔吉,孔吉生子孔何齐,孔何齐生子孔安,孔安无嗣。至此,孔鲋这一支失传。
孔树这一支的情况是:孔树生子孔聚,孔聚生之孔臧,十二、十三两代失考,第十四代为孔宜,此后这一支因嫡传绝嗣而失传。
现在有谱可考的孔氏宗族,是孔腾之后。汉高祖封孔腾为奉祀君。孔腾生子孔忠,孔忠生子孔武。汉元帝年间,孔子十三代孙孔霸被赐爵关内侯,封褒成君。此后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孔氏裔孙多数得以袭封侯的爵位,孔氏逐渐发展为一个显赫的家族。
随着家族的繁衍生息扩大,越来越多的族裔由山东迁到其他省份,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出任官职,其次是躲避战乱。在唐代,有影响的孔氏郡望主要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鲁国(今山东曲阜)、下博(今河北深县东南)、常山(今河北正定)、南阳(今河南西南部)。唐代中后期开始,较有影响的各地支系逐渐定局,比如宁陵系、丹阳系、临江系、南雄系、献县系、鲁山系、浏阳系、郏县系、桂东系、岭南系、庐江系、平阳系,等。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4年),孔子三十五代裔孙孔璲之袭封褒圣侯,又晋为文宣公,后其曾孙孔惟晊袭封文宣公。唐末,政纲弛堕,社会动荡,孔氏宗族势力锐减,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四十二代嫡孙孔光嗣失去文宣公爵位,被任命为泗水主簿。孔府中一杂役孔末(本名刘末)伺机作乱,杀死孔光嗣夫妇,孔光嗣九岁的儿子孔仁玉幸得逃脱。到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孔仁玉经科举考试晋为太学生,上书朝廷告发孔末,朝廷将孔末正法,孔仁玉重新入住孔府,受封文宣公,并任龚邱令,后世族人尊孔仁玉为“中兴祖”。
孔仁玉生四子:孔宜、孔宪、孔冕、孔勖,孔宪两传失传,孔冕一传失传,孔宜和孔勖的后代繁衍甚重,孔宜生二子:孔延世、孔延泽,孔延世传至四十六代孔圣佑而绝嗣,孔延泽之子四十六代孔宗愿封号由文宣公改为衍圣公,孔勖生三子:孔道辅、孔良辅、孔彦辅。到元初时,居住曲阜的孔仁玉的后人已扩展为20家,后世称“孔氏二十派”。元末明初又续分为六十支,后世称“孔氏六十户”。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自曲阜赴扬州,由于金兵势盛,孔端友和部分孔子后裔随驾南渡,高宗赐其定居衢州,兴建家庙,供奉孔子夫妇,礼仪如曲阜,这样就形成了孔氏南宗。孔氏南宗以衢州为中心不断扩大,南宋先后封孔端友、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六代衍圣公,孔氏族人也得到重任。
金国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伪齐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公元1131年)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子林庙祭事。伪齐政权垮台后,金熙宗仍封孔璠为衍圣公。这样,孔氏北宗也形成了。在南宋时期,北宗袭封衍圣公的先后有孔拯、孔元措、孔浈(孔元措之弟孔元宏之孙)。
后五十一代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州。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宋军收复山东,立孔元措族兄孔元用为衍圣公,宝庆二年,改授孔元用之子孔之全。蒙古族政权占领山东后,承认了孔之全衍圣公身份。同一时期,形成了南宋、金、元三家朝廷各有一个衍圣公的局面。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元朝攻下汴京,又改封孔元措为衍圣公,孔之全改任曲阜县令并子孙世袭。元朝统一中国后,世祖按照“大宗之法”钦定南宗为衍圣公,令其返回曲阜奉祀,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南宗第六代衍圣公孔洙奉诏入京,秉称不忍弃离祖庙,愿将衍圣公爵位让与北宗族弟孔治(孔之全之子),世祖赞誉,准其所请,免去衍圣公称号,改任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从此,南宗失去了世袭的衍圣公爵号。元成宗元年(1295年),封孔治为衍圣公。孔治死后,其子孔思诚袭封,后遭罢黜,孔思晦袭封。
明太祖朱元璋承认元朝所封衍圣公为正宗,其后的清代继续以之为正宗。一直到不久前去世的七十七代孔德成,均是元代所封衍圣公孔思晦的后裔,皆按照严格的宗法制度,以嫡长子承袭。
衍圣公的世袭有着严格的宗法制度。从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赵祯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衍圣公起,衍圣公的世袭爵号前后沿袭了880年,至中华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中华民国政府废除封建封爵制度,改封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共传32代,共有41人承袭爵位。
到明朝初年,居于曲阜的孔氏族人人丁已超过万人。大批孔氏后裔逃避战乱流寓外地,居于曲阜的裔孙也相继散居各处。天启年间,孔氏家族将各宗族支派划分为五十七个宗族。到清康熙年间,孔氏后裔已繁衍到二万余丁,于是又增为六十个宗户,每个宗户为一个族派,后世称“孔氏六十户”,他们大部分居于曲阜,又称“曲阜六十户”。
到清末,孔氏族人已分布到全国各地,散居于20余省,且往往聚族而居。其中以河北省为最多,称为“河西派”,是孔子三十二代孙、唐代文学馆学士孔颖达之后。
现在,孔子后裔已繁衍至八十三代,在世至少300余万人,其中在中国大陆约250万人,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等海外各国,也分布着大批孔子后裔。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向海外迁徙。孔子五十四代孙孔昭为高丽王所重用,其后代累世为官,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现在,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数量最多。
上一篇 :
家谱记录最完整的是孔氏家谱
下一篇 :
孔氏宗族管理与孔氏家谱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