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顺德工委书记抗日烈士邝任生
2016-01-02 22:45:11 来源:
编辑:fangfang
点赞:
点击:199
评论:
本 名邝觉民
别 称邝任生
字 号字修一
出生地香山县斗门镇
出生时间1911
去世时间1942
曾用名陈福
民国17年(1928)赴穗先后就读于知行中学与培正中学。期间,逐渐走上革命道路。民国19年(1930)冬,邝返乡任教小学,兴办农民夜校,组织农会,后为当地国民党政府通缉,离开斗门。民国22年(1933)春,邝入读广东航海学校,与进步同学建立“共产主义同情小组”。
民国24年(1935)返乡后秘密成立“小濠冲青年社”,组织进步青年阅读进步书报,主编《八区青年》,不少青年在其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抗战前夕,邝任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中共小濠冲支部成立,邝任生任支部书记。翌年5月,中共中山县委成立,邝任青年部长兼八区民众抗敌御侮后援会副主任。同年秋,兼任中共中山县八区区委书记,建立八区民众最早的抗日武装——抗日民众自卫团第二十八大队。
民国28年(1939)春,邝任生改任县委宣传部长。 同年秋,任中共澳门工委书记。民国29年(1940)2月调任中共香港工委宣传部长。
民国30年(1941)春,调任中共顺德工委书记;翌年初,改任珠江三角洲中山县委宣传部长,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同年3月25日,在日寇扫荡时不幸牺牲。
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州市培正中学(Guangzhou Pui Ching Middle School),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创办于1889年。
历史沿革
创办之初
1889年,即阴历前清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冯君景谦、欧阳君康、余君德宽、廖君德山、李君济良筹办开课。
1889年 ,校名初名为“培正书院“,以月租四元半赁广州德政街一平房开学;是年有学生四十四人,专任教员二人,兼任教员五人,由冯景谦出任总理。
1890年, 因地方狭小而改迁大塘街。同时,从内地及海外得捐款七百馀两,除全年开支外,尚有盈馀,又续向中外教友募捐,以图购地建校。
1891年 ,迁校雅荷塘。
1892年, 捐款略增,积馀稍丰,即以四百两购得珠光七约幢缆铺一间为校舍。
1893年 ,贷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书塾”,后得西印度教会刘福牧师之捐款,偿还债务。
1905年 ,清廷废科举,改书塾为学堂。此时经济来源陷于绝境,遂告停办。
1906年, 教友再度募得,得款三千馀元,赁榨粉街房屋两间为校舍,定名为“羊城培正师范传习所”,廖卓庵任所长,以培训师资,是时学生有五十人。
完备时期
1907年 ,用款二万二千多元,购地东山兴建新校。
1908年, 培正改隶两广浸信总会,新校舍竣工,是为“白课堂”。
1909年, 加建“第一宿舍”,耗资太大,再陷困境。
1912年, 民国成立,该校改名“培正学校”。
1915年, 学生人数增加,“第一宿舍”继续向右扩建,负债累累,后由张立才、杨海峰、张新基等组成‘培正维持会’向教友募捐,暂解燃眉之急。
1916年, 增办中学部。
1918年, 学生人数倍增,临时盖搭葵棚为课室,且为纪念创校三十周年展开募捐。“王广昌寄宿舍”及“陈广庆纪念饭堂”先后建成。同时友校“培坤女校”亦相继成立。
1922年, “培坤女校”改称“培正女校”。接管培道蒙校,改为“培正国民学校”。
1928年 ,该校获准立案,并改校名为“私立广州培正中学”。
1929年, 创校四十周年,校方决议建造“美洲华侨纪念堂”,在校庆时开幕。校友会改为‘培正同学会’。
1930年, 改建“第一宿舍”为澳洲华侨纪念宿舍”。“南楼”、“北楼”教员宿舍落成,“西关培正分校”同年创立。
1933年 ,创办香港分校于九龙何文田。
1937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黄启明校长率员生迁到鹤山城,翌年开办澳门分校,租赁芦家花园为校址。
1942年夏,分别在粤北坪石、广西桂林设“培正培道联合中学”。
1950年6月,将原迁澳之“广州培正中学”易名为“澳门培正中学。
1984年,复名广州市培正中学。
1994年首批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等。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