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庄氏
2015-12-27 19:35:14 来源:
编辑:幽女
点赞:
点击:20
评论:
潮阳县地处练江、榕江下游,南部有大南山,北部有小北山,两山之间为练江平原,小北山东侧为榕江平原;西接普宁,南邻惠来,北界揭阳,东北靠汕头市区,东南临海。因在南海之北,故名“潮阳”。
潮阳县境于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盘踞。春秋战国时期属岭南百越。秦汉属南海郡揭阳县地。东晋隆安元年(397)始置潮阳县,属义安郡。隋代属潮州,后属义安郡。唐代属潮州,永徽元年(650)并人海阳县;唐先天元年(712)复置潮阳县。唐天宝元年(742)潮州改为潮阳郡,潮阳县属潮阳郡管辖。唐乾元元年(748)复称潮州,潮阳县仍属潮州管辖。唐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将原县治临昆山(今和平镇练北村北面山麓)迁移到新兴乡(今棉城)。宋宣和三年(1121)因增设揭阳县,与海阳县并称之为“三阳”。元代属潮州路。明、清属潮州府。解放后属汕头专区和汕头市。 1993年4月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年将潮阳市划分为潮阳区、潮南区,并人汕头市区。叙述姓氏源流,我们仍将居住在这一区域的庄氏,按照传统的说法,统称潮阳庄氏。
1.潮阳濠波庄氏
庄公从于南宋末随同张世杰等护驾入潮,后随陆秀夫等转战新会厓山,直至宋亡。庄公从潜逃回潮,路经潮阳濠波(今峡山),见此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遂居于此。继娶刘氏,生三子:德、宁、膺。因此,庄公从被濠波庄氏奉为开基始祖。
现将其下传世系(1-6世)概述如下:
第一世:
庄公从,在濠波继娶刘氏。生三子:德、宁、膺。
第二世:
庄德,字克明,号佳江。妣林氏,生七子:厝、宜、章、庸、松、宣、全。
庄宁,字克存,号南桥。妣北宛王氏,生七子:泉、源、渊、川、洋、汪、泽。
庄膺,字克明,号兴南。妣黄氏,生七子:仪、著、意、费、式、冢、怀。
第三世:
庄厝、庄章、庄庸、庄松、庄宣、庄全,五位皆有嗣。濠波桥建成后,它迁不明。
庄宜,妣黄氏,生一子:友笃(移居黄坑)。
庄泉,号秘省,妣赵氏。生一子:友榛。
庄源,号三声,妣陈氏。生一子:友庆。
庄渊,号三戒,妣胡氏。生三子:友前、友质、友衷。 庄渊被奉为峡山下东浦始祖。
庄川,号三畏,妣叶氏。生一子:友余。
庄洋,号向善,妣郑氏。嗣子:友衷(乏嗣)。
庄汪,号三善,太学生,妣洪氏。生二子:友尚、友明。
庄泽,号守善,妣林氏。生二子:友彬、友仕。
庄仪,号性定,妣林氏。移居惠来。
庄著,妣黄氏。移居海阳溪洞都。
庄意,号孚斋,妣方氏。元至顺年间移居海丰。
庄费,妣樊氏,乏嗣。庄式,妣张氏。生一子:友同。元至顺年间移居海丰。
庄冢,外迁不明。
庄怀,妣林氏,乏嗣。
第四世:
庄友笃,迁居黄坑,有一子庄横洲。
庄友明,其父名讳不详,乃庄德之孙。娶唐氏。由庄友榛之长子庄济为嗣子。
庄友□,其父名讳不详,乃庄德之孙。娶黄氏,生二子:楷、模。
庄友榛,娶林氏。生二子:长子庄济出继庄友明为嗣子;次子庄淮。
庄友榛迁居鹤联(今潮阳两英镇),为鹤联庄氏再基始祖。
庄友庆,娶郭氏,生一子庄实。庄友庆亦是鹤联庄氏再基始祖。
庄友前,由庄友尚之子庄敏为嗣子。
庄友质,娶翁氏。生一子:贵。
庄友余,娶吴氏、许氏。生一子:贡。
庄友尚,娶刘氏。生一子:敏(出继庄友前为嗣子)。
庄友彬,娶郑氏。有其弟友仕之次子庄坤为嗣予。
庄友仕,娶范氏、徐氏。生二子:巽、坤(出继)。
第五世:
庄济,娶郑氏。生二子:兴丕、兴观。
庄楷,迁居大泥都(今惠来县)。
庄模,迁居酉头都(今惠来县)。
庄淮,娶周氏。生二子:兴孝、兴诗。
庄实,生二子:兴启、兴助。
庄敏,有嗣子:惠。
庄贵,号若春,娶林氏,生二子:可大、可久。元末至正年间为避战乱携眷迁居海丰(今陆丰)县坊廓都铁炉村肇基,人称“庄濠波”。生第三子:九府。明初洪武间携眷再回徙潮阳楼前。
庄贡,娶两位李氏。迁居今潮阳两英镇鹤联创业。
庄坤,娶林氏。生一子:辉翼。
庄巽,娶黄氏。生二子:鹏振、鹏举。
第六世:
庄兴丕,生二子:时鸣、时通。
庄兴观,其裔孙庄怀实为峡山都上陇再基始祖。
庄兴孝,生二子:袖、兰。
庄兴诗,居鹤联(今两英镇)。生二子:襟、裳。
庄惠,字惟夏,号松山,娶李氏。生二子:清淡(居两英鹤洋)、清溪。庄清溪,惠公次子,字波佳,号月湖,娶德慧林氏。生二子:澄(廷)川、澄湖(迁陆丰浮头)。
庄可大,妣黄氏,下文乏载。
庄可久,妣姚氏,下文乏载
庄九府,娶郑氏。于明代洪熙元年(1425)分创下东浦(今峡山镇),被下东浦庄氏奉为再基始祖。生二子:良直、良忠。庄良直,娶陈氏,居陆丰县铁炉,为铁炉庄氏再基始祖。
庄鹏振,号文悟,又名梅陇。娶吴氏。分创上东浦(今峡山镇),被上东浦庄氏奉为再基始祖。上东浦村是濠波世系最大聚居地,现有裔孙1.3万多人。
庄元美,乃溪头庄氏裔孙,于明嘉靖四年(1525)由和平溪头移居第七陂(今潮阳仙城镇)。其后裔有部分移居县城(棉城)。
2. 潮阳玉窖庄氏
潮阳贵屿镇位于小北山南麓,古时是百里平涛,突出一屿,故称贵屿。据宋《元丰九域志》载:潮阳县旧辖4乡,即新兴、兴仁、奉恩、丰欢,统辖14团。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县扬智稽核赋役,将14团改为16都。贵屿属于贵山都。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贵屿桥以西属普宁县,其余属潮阳县贵山都。今贵屿镇南安村尚有普宁县治遗址。
宋末世乱,元兵南下,庄公从写庄氏族人胸怀报国之志,倡义勤王,从福建泉州护送帝昰兄弟入潮。庄公从及庄氏族人为避难驻居潮阳县兴仁乡玉窖村(今潮阳贵屿镇窖尾村,一说此地称牛眠埔)。不久,又奉诏勤王,庄公从留下第三子庄敦在此开基创业。玉窖庄氏皆奉庄公从为一世祖,庄敦为二世祖。其后代子孙除世居贵屿玉窖、泗美、后望、新厝庄,还播迁到今普宁市麒麟镇月屿、南径镇及惠来县等地。
现将其下传世系(1-9世)概述如下。
第一世:
庄公从,被玉窖世系庄氏奉为一世祖。
第二世:
庄敦,字古溪,号声玉,乃庄公从第三子。娶李氏,生二子:湜、滋。
第三世:
庄湜,字学士,号罗山。妣欧氏、汤氏、李氏,生六子:玢、瓘、思(王旁)、璞、瑛、玙。
庄滋,妣戴氏。
第四世:
庄玢,妣陈氏,乏嗣。
庄瓘,号紫云,妣刘氏,生三子:从之、临之、易之。
庄思,号白云,妣钟氏。
庄瑛,号守稼,妣戴氏。庄璞,妣史氏。
庄玙(湜公六子),号坦真,妣金氏。
第五世:
庄从之,娶程氏。
庄临之,字敬轩。娶吴氏。
庄易之,字享周,号遁阳。被贵屿人尚书吴宇源等人聘请在贵屿设塾教授子弟。他教学有方,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后被举荐任惠州府教授(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娶叶氏,生六子:应昂、应宝、应辰、应寅、应心、应虚。
第六世:
庄应昂,号金山。娶叶氏。
庄应宝,娶玖氏。其弟之三子庄成继为嗣子,为东门老二房。
庄应辰,娶陈氏。生三子:梦雷、梦炎、成(出继庄应宝为嗣子)。
庄应寅,娶陈氏。为玉窖西门老四房。
庄应心,娶欧氏。为贵屿镇泗美村庄氏一世祖。
庄应虚,传裔不详。
第七世:
庄梦雷,号觉潜。娶陈氏。生三子:景星、景泰、南窗。
第八世:
庄南窗,娶陈氏、潘氏。生四子:子中、子奇、子仪、子文。
第九世:
庄子中,号云溪。生五子,长子天兴,其他四子名讳不详。庄天兴后代第八代孙庄临明迁居贵屿镇后望村,并奉庄子中(云溪)为再基始祖。
庄子奇,号云点。
庄子仪,娶李氏。生三予:净洁、竹溪、悦叟。长子庄净洁,号隐士,迁居今普宁市南径陇头,为陇头庄氏始祖。庄子仪偕第三子庄悦叟,从潮阳贵屿镇玉窖村迁移至今普宁市麒麟镇月屿,另创基业。月屿庄氏奉庄子仪为一世祖、庄悦叟为二世祖。
庄子文,号武山。娶潘氏、卢氏。其长子庄思恭,号玉川,娶扬氏、朱氏、萧氏。庄思恭之长子庄松轩,其后留居玉窖村守祧。
庄氏人潮已历700多年,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庄隆,举练都人,明成化十六年庚子科(1480)举人。
庄珏,明洪武三十年(1397)贡生,曾任湖广都司(明代指挥使司为一省掌兵的最高机构,简称都司)断事。庄秋,明天顺元年(1457)贡生,授太仓卫经历(负责出纳文移)o
庄铨,县廓都人,贡生,曾任安仁县亟。
庄敬,明弘治十五年(1502)贡生,曾任太平县丞。
庄临民,隆井人,贡生,曾任陆安卫经历。
庄元吉,明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曾任淮安府通判(明代官阶为正六品)。
庄洪,隆井人,贡生,曾任建宁训导。
庄淑礼,招收都(今汕头市濠江区)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围攻潮阳县城,县令林大春从达濠招募400多名勇士人城御倭。当时倭寇以全部精锐从西南进攻,用云梯十道攀登城垛。庄淑礼与胡世和奋勇当光,斩寇数十人,击退倭寇。两人身负重伤,仍跳下城继续战斗,不幸又中枪弹而死。庄淑礼的父亲抚其尸说:“儿虽死,而城能保全,还有什么遗憾呢!”并忍痛令其幼子上城击寇。此举传开,闻者壮之,激励勇士顽强战斗,终保全县城。为表彰庄淑礼、胡世和献身保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吴万全在际留仓左(两人战死处)建专祠,题额“义勇”,官民每年举行祭祀。
庄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曾任乐平县知县(正七品)。
庄以莅,明崇祯九年(1636)贡生,曾任广州府教授(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
庄大勇,清代武进士。
庄大进,县廓都淳化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已亥恩科武举人。曾任黄冈千总,后代理潮州镇守备(重要军职,清代为正五品武官)。
庄腾飞,号云霄,京北乡人。善习兵事,智勇过人,由士兵提升到把总。清乾隆年问(1736-1795)台湾林爽文之变,随征有功,升为增城守备。旋又出师广西、湖南,升任泰兴都司(清制为正四品武官),后晋升寿春游击(清制为从三品武官,次于参将一级)。清嘉庆乙丑(1805)告老荣归。
清代还有举童子科神童庄山。
当代有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庄根南。
在泰国有实业家、侨领庄锡鸿、庄木明、庄应戊,曾荣获泰皇御赐勋章多枚。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