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原国务院副总理籍登魁
原国务院副总理籍登魁
2015-12-24 22:46:32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4  评论:
纪登奎(1923—1988),原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 原姓籍,籍登魁。参加革命后不久改姓纪,武乡县丰州镇松庄村人。1937年秋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任晋东青年救国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年救国会主席。1940年任鲁西区青年救国总会组织部长。1941年7月,鲁西与冀鲁豫两个区党委合并为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先后任第二地委抗联组织部部长、副主任。1943年调任冀鲁豫第九地委抗联副主任兼中共滑县县委副书记。1944年9月,调任冀鲁豫第一地委民运部部长兼平阴县委副书记。1947年8月任冀鲁豫区党委党校组教科长。1948年5月后,任中共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伏牛山第二剿匪指挥部工委副书记。1950年2月任中共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52年4月,任中共许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4年调任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1957年8月兼任厂党委书记。1959年1月调任中共洛阳第一地委书记。1963年3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秘书长。同年8月,兼任商丘地委第一书记。1967年8月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1968年1月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6月调中央工作。1971年3月兼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第一书记制)。1973年8月,任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兼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任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83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潜心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 1988年7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毛泽东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们介绍自己的“老朋友”,只有一次。那是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被介绍的是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纪登奎。纪登奎何以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呢?说来话长。 毛泽东在许昌发现了纪登奎 先说说毛泽东的许昌情结。许昌小城位于河南中部,古为州治。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由洛阳迎往许昌,使这里成为汉朝的京城,被时人称为许都。曹操在这里建功立业,威镇四方,成了历史名人。说起曹操,就不能不提到许昌。毛泽东对曹操的武功文治很是佩服,自然而然就对许昌多了几分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路过许昌,听汇报,作批示,还亲自视察襄县、长葛县。1951年春,毛泽东乘专列由北京沿京广铁路南下视察,途经许昌时,就曾停车听取过许昌地区领导人的工作汇报。当时,纪登奎作为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就有了见到毛泽东的机会。根据纪登奎回忆,他只是扼要地介绍了许昌地区的地理人口、历史文化、乡土风情、资源物产等情况,汇报了土改、治淮、抗美援朝、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等工作,着重汇报了许昌地区如何建立党的宣传网,以宣传工作为龙头,带动其他工作蓬勃开展,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经验。而就在纪登奎结束汇报的时候,毛泽东突然问道:“你挨过整吗?” 纪登奎回答说:挨过两回整。   毛泽东说:我挨过三次整,比你还多一次,挨点整有好处。人家整你,是整对了?还是整错了?   纪登奎说:整错了。他向毛泽东简略地说了自己在冀鲁豫两次挨整的经过。   毛泽东又问:那么,你整过人么?   纪登奎说:整过。   整错过没有?   纪登奎说:也整错过。   毛泽东突然严肃地问道:你杀过人吗?   经登奎稍一怔,答道:杀过人。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杀了不少人。   毛泽东盯着纪登奎,问:杀错过人吗?   纪登奎答道:也有杀错的。并解释说,那是在情况紧急时发生的,我工作没做好。 事后,有人认为这番话是毛泽东在考试纪登奎,看他能不能说实话,敢不敢说实话。总的说来,纪登奎的汇报使毛泽东记住了纪登奎,并对他有了较好的印象。   毛泽东一到武汉,就指示中共中央中南局派人到许昌调查了解、总结推广许昌地区宣传工作的经验。1951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郭小川撰写的《中共许昌地委的宣传工作》。同日《人民日报》还在第一版发表了《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社论。5月,纪登奎又应邀参加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向与会代表介绍许昌宣传工作的经验。毛泽东在会上称赞道: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不久,纪登奎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该地区管辖17个县市,时年纪登奎仅28岁。   1953年春,毛泽东再次到河南视察,他对陪同的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说,要听听纪登奎的汇报。于是,纪登奎再次被带上毛泽东的专列。 毛泽东要纪登奎说话。纪登奎向毛泽东汇报许昌地区的全面工作,毛泽东听了一会儿,提出要听听许昌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情况。纪登奎就向毛泽东报告全地区成立了多少个互助组,多少个合作社,群众如何积极,领导怎样引导等等。毛泽东摆摆手,问纪登奎: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合作社的具体情况?   在通常情况下,地委领导掌握的大多是全地区的综合情况和若干重要统计数字,很难掌握某个合作社的具体情况。然而凑巧的是纪登奎刚从鲁山县的一个合作社搞调查蹲点回来,对该合作社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当毛泽东提出这个问题时,纪登奎就把该合作社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全面、详细的汇报,并且圆满地回答了毛泽东的每一个提问。这次谈话进一步加深了毛泽东对纪登奎的好印象。专列行至驻马店车站停了下来,毛泽东亲自把潘复生、纪登奎送到车门口,嘱咐随行的公安部长罗瑞卿:给他们买车票,让他们回去吧。   1963年3月,纪登奎在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被提升为河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就在洛阳地委机关为他举行的欢送会即将开始时,地委接到省委紧急通知:“纪登奎火速来郑州。”原来是毛泽东在郑州要见见他。纪登奎来不及与地委机关同志话别,即赶赴郑州,向毛泽东报告洛阳农村战胜灾荒克服困难的基本情况。6月,毛泽东又在郑州听取了刘建勋、纪登奎等人关于河南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情况的汇报。   1964年12月,中央办公厅通知河南省委:毛泽东要纪登奎进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讨论修改中央关于社教运动的《二十三条》。这一经历无疑使纪登奎更加紧跟毛泽东。 毛泽东一声“老朋友”纪登奎跻身中南海 “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不久,河南省委即明确表示支持青年学生和机关干部起来造反,毛泽东对河南省委的做法给予夸奖。1966年10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对形势的看法,两头小,中间大,敢字当头的只有河南,怕字当头的是多数。   1967年1月,河南省委及河南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冲垮,河南省军区及河南解放军驻豫部队奉命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运动,执行“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简称三支两军)的任务,省军区压制了群众组织河南二七公社,而纪登奎却是支持二七公社这一派的。1967年2月12日,毛泽东在北京发话,河南闹的很厉害,要他们双方派代表到北京来谈话,包括军队认为是反革命的那一派,也要派代表来谈话,谈一谈就清楚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为河南问题定下了基调。1967年5月至7月,河南省委、省军区领导人和两派群众组织代表赴北京汇报河南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汇报中,省军区领导人向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反映纪登奎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言行,一位中央领导当即表态说:对于纪登奎,毛主席与你们的看法不同,恰恰相反。赴京汇报的结果是:河南省军区在支“左”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刘建勋、纪登奎等人成为革命领导干部,受军区压制的二七公社成了革命造反派。刘建勋任省革委筹备小组组长,纪登奎任副组长。   1967年9月22日,毛泽东在从南方返回北京的途中,经过郑州时稍作停留,刘建勋、王新、纪登奎应召登上毛泽东的专列。毛泽东一见纪登奎,就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纪登奎,老朋友啦!   刘建勋接着说:登奎同志在河南“文化大革命”中可受锻炼了,他在运动中被关了四个多月,挨批斗,坐“喷气式飞机”可多啦。   毛泽东看着纪登奎说:啊,真是多灾多难。你说,这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纪登奎马上说:大有好处,能够锻炼人。   毛泽东问:你挨了多少次斗?坐“喷气式飞机”是什么样子?   纪登奎报告道:挨斗不少,有几百次。坐“喷气式飞机”就跟割麦子差不多,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毛泽东听了,大笑起来。他从椅子上站起身,学着坐“喷气式飞机”的样子,弯腰,低头,把两只胳膊朝身后高高抬起,大家见状都笑了起来。毛泽东坐回椅子上以后,纪登奎说:我们这些人在河南文化大革命中都是建勋同志带出来的。 毛泽东表扬说:刘建勋给干部打了招呼,很多干部没有倒。   后来,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讲纪登奎如何挨斗、坐“喷气式飞机”,夸奖他能正确对待群众运动。毛泽东一句“老朋友”,使纪登奎大红大紫,纪登奎在河南每到一地,都能听到“向纪登奎同志学习”、“向纪登奎同志致敬”的欢呼声。1968年1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刘建勋任主任、纪登奎任第二副主任,成为河南政坛上的第三号人物。   1969年4月,纪登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九大会议。4月12日,吴法宪奉命来河南代表团驻地,通知纪登奎:“毛主席提名,要你在后天的大会上代表革命领导干部发言,主要讲一下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当轮到纪登奎发言时,毛泽东扭头往身后的主席团成员坐席上寻找,并问身旁的周恩来:纪登奎同志在哪里呢?   周恩来指着前面的代表席,答道:纪登奎同志在下面。   这时纪登奎从代表席上站起身,走向主席台发言席,当他走到毛泽东面前的时候,毛泽东微笑道:请你讲话。然后,毛泽东向大会全体代表说: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山西人,长期在河南工作,受了一点灾难就是了。多灾多难呵!听到毛泽东的公开介绍,人民大会堂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纪登奎十分激动,更是热情赞颂:“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太好了。对我教育太深了。”“群众对我整一下,大有好处。”他在1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有37处提到毛泽东。他在发言的最后一连高呼了许多革命口号,其中的一个口号是“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这似乎最充分地表达了纪登奎当时的思想和感情。   毛泽东在九大会议上向全体代表介绍“老朋友”,更使纪登奎在全国家喻户晓。纪登奎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九届中央委员,在九届一中全会上,经毛泽东提议,纪登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9年5月2日下午,毛泽东亲临京西宾馆接见刘建勋、王新、纪登奎、耿起昌等河南领导人。在谈话结束时,毛泽东说:纪登奎要到北京工作,不当长工,当个短工吧。回头我要总理打电话给你。由总理通知你时就去吧。 纪登奎谦虚道:我水平不行。 毛泽东鼓励说:试试看嘛!   1969年6月1日,毛泽东由北京南巡,途经郑州,在专列上召见了刘建勋、纪登奎,听了河南贯彻九大精神的汇报。毛泽东再次说道:纪登奎要调到北京,最近就要去。 纪登奎仍然谦虚说:我能力不行,水平低,到中央工作不行。   毛泽东说:两头跑。一半北京,一半地方。北京的事情难办。在北京做机关工作,不可过长,不可过短,就去打个短工吧!   最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曾一度把纪登奎列为接班人的培养对象。在1970年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林彪的接班人地位已发生动摇。毛泽东在与林彪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接班人,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60岁以下,30岁以上的人。像李德生、纪登奎等人。但是,后来有人向毛泽东报告纪登奎在河南有问题,毛泽东的态度又开始有所变化。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在武昌东湖宾馆与河南领导人谈话时,特别问道:有人对我说,纪登奎在河南犯了什么错误。这个人怎么样啊?   有个河南领导人回答说:纪登奎同志在河南表现很好。要说犯错误的话,就是有一段时间在河南支持造反派搞“反复旧”,跟山东的王效禹一样,有“反复旧”那种思想倾向。据称,毛泽东听后,当场说道:纪登奎这个人接班,今后还要再看一段。   尽管如此,毛泽东对纪登奎仍然是信任与重用的,而纪登奎对于毛泽东也的确是忠心耿耿的。他们这种“老朋友”关系一直保持到毛泽东逝世。
上一篇 : 权氏文化序
下一篇 : 刑部郎中蔺芳
评论
全部评论

0.152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