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上饶娄谅旧居
上饶娄谅旧居
2015-11-27 21:01:11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267  评论:
江南理学宗师娄谅的旧居,上饶市水南街劳动路娄家巷30号“理学旧第”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娄谅、娄性父子的故居有600多平方米,具体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 秋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上饶市水南街劳动路的娄家巷,从前的青石板路早已被水泥路所代替,狭窄的道路两旁,主妇们正忙着做家务。当记者问及这条路上的“老房子”在哪时,她们都指出了所在地点,但问她们是否知道当年那里居住的是什么人时,大部分人表示不知道。后来,记者来到这所被许多居民包围的“理学旧第”,这所建筑门头不大,而且保存也不是很完整。现年66岁的娄学明居住在这里,他告诉我们,“理学旧第”的旧主人系明代著名理学家——娄谅。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娄谅的故事。   娄谅少年时代有志于圣学,到处求师,但发现许多所谓学问家都只是忙着教应付科举考试的学问,而非“心身之学”,这让娄谅非常失望。后来他听说吴与弼(字傅,号康斋)在抚州崇仁乡居住,便从上饶赶往崇仁,投在康斋的门下。康斋之学,完全遵从程朱之道,认为人应当整束自己的身心,使其莹净。其学术流传较广,弟子众多,形成“崇仁学派”。娄谅初到崇仁,康斋便很赏识他。后来,娄谅成为康斋的入室弟子,康斋将平生所学全部教给了他。   在崇仁呆了几年后,娄谅因病回到上饶的家中。1453年,31岁的娄谅经过乡试,中了举人。但娄谅自认为学识不够,故不急于走上仕途,继续修学于家中,这样又过了10余年。后来在父兄的强烈要求下,娄谅在43岁时登上进士科考的乙榜(科举时代,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随即,朝廷派他任成都府学训导(官名),不过他在成都只上任了2个月,即谢病回家。   回到上饶后,娄谅依然足不出户,和弟弟娄谦整日读书讲学。大概这时候开始,“芸阁”逐渐成为他们教授学生的重要场所,由此娄谅的知名度在上饶也越来越高。地方官员对他都很尊敬,常偕幕僚拜访他。而娄谅只在他们初至上饶上任或解任离开上饶时,才礼貌回拜,平时不与官府过多交往,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做学问。娄谅的学术,主敬穷理,即以“收心、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助勿忘”为居敬要旨。这一点是直接继承了朱熹的,但偏于心学。他每天早早就起床,先拜家祠,然后接受家人及门生的揖拜,内外肃然,凛若朝廷。即使达官贵人造访,也必须整理好衣服才能入内。闲暇之余,娄谅就会翻阅群书,碰到至言格论,契合于心者,便吟讽不已,定要全部用红笔圈点,这样读书常常到深夜,然后才入寝,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他在“芸阁”讲学的时候,常常是议论慷慨,善于发散人的思维,使得听的人常常忘了疲倦。   娄谅虽然一直呆在家中,但还是十分关心政治。遇到郡邑政令有不便于百姓的时候,他一定要向官府提出意见并极力制止;若遇到水涝、干旱、蝗虫等自然灾害时,娄谅则忧叹不已,并常常替民向苍天祈祷。如果发现乡邻迎神、搬戏、划船等,娄谅一定会站出来痛加禁止,即使得罪士大夫也在所不顾,以正风俗为己任。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冬天,18岁的王阳明因送新婚的妻子诸氏从南昌归浙江余姚,途经上饶,就前去拜谒68岁的娄谅,并从之问学。黄宗羲《明儒学案》说“姚江之学,先生(按:娄谅)为发端也”。所谓“姚江之学”,即王阳明后来所发展出的心学。   公元1491年的夏季,忽然听说灵山白云峰崩落数十丈,娄谅感叹道:“我将要死了!”于是急召弟子们诀别,并命门人查阅周敦颐、程颢去世的日期,并说道:“元公(周敦颐)、纯公(程颢)皆暑月而卒,予何憾。”1491年农历五月廿七日,娄谅逝世于“理学旧第”家中,享年70岁。(记者 吴淑兰 整理 程晖/图)   创立“姚江之学”   并被发展为心学   因病辞官回饶   整日读书讲学   少年时代有志于圣学   强调“心身之学”   娄谅 (1422年~1491年) ,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克贞,别号一斋,江西广信上饶人。少年时就有志于成圣的学问,曾经求教于四方。听说吴与弼(康斋)在抚州讲学,于是就到他那里学习。其学以“收心、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忘勿助”为居敬要旨。心学家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曾向他求教,并得到“圣人必可学而至”的启迪。康斋的门人弟子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陈献章(实斋)、胡居仁(敬斋)与娄谅三人。娄谅有著作《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诸儒附会》十三篇,《春秋本意》十二篇。不过,娄谅的著作因为宁王之祸已经散失。
评论
全部评论

0.1556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