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忠州陆宣公墓
忠州陆宣公墓
2015-11-22 15:25:36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285  评论:
陆宣公墓,位于今忠州东溪新镇旁。始修于公元805年,元、明、清时屡加修缮。民国时荒芜无人管理,但墓前牌坊尚存,墓基本完好。 陆宣公墓即陆贽墓,位于陆墓下塘塔莲桥北堍。东临元和塘,原墓地面积四亩左右,坟茔坐西朝东,封土为馒头形的荒坟,高2米多,直径8米多。青石墓碑上刻字众说不一,有“唐陆宣公之墓”和“唐宰相陆宣公贽之墓”等,今坟地上留有一块青石碑座,长103厘米,宽38厘米,高41厘米。周围是罗城。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石牌楼,石牌高二丈余,四周有院墙。墓地原建有塔院,还有陆宣公祠,祠内有陆贽塑像等物,墓地上有两百多棵古柏。其坟院为苏州凤凰街陆氏后裔所有,有墓道志记。建国后,墓祠以及牌坊均毁于建国初期以及文革时期。上世纪90年代,日本友人鬼头有一和忠县文人陈仁德等,重勘陆宣公墓址,陆宣公墓方得重建 陆贽(754-805),其父亲陆侃曾任溧阳令。以贽显贵,授赠礼部尚书。去世后初葬苏州,故亦建陆贽墓在陆墓。《苏州府志》载:陆宣公祠旧在齐门外六里。相传公卒于忠州,归葬其地。墓旁有塔院。在明朝时,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曾经塑陆宣公像,后来被僧人卖掉。嘉靖十一年(1532年),工部郎中张问之到吴地,责令县官追回,并增拓祠宇,题名“仰贤堂”。据清朝徐崧、张大纯同辑的《百城烟水》记载,他们于顺治五年(1648年)秋,在陆塘寓斋倡南字韵诗,远近和者几及两百人。其中有钱谦益的《陆宣公墓道行》、丁观旆的《九日同杨潜夫酒罢散步因拜陆宣公墓》诗和张大纯作的诗。杨昭的《陆墓》诗曰:“望齐门外路,陆贽有高坟。见说衣冠葬,难寻碑碣文。荒祠无败壁,古木失干云。魂魄犹依此,空烦托使君”。同年,还有金俊明、方夏、杨补等人于此结诗社。1984年,夏圩村农民发现《重建圆通庵记》石碑,这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石刻。碑长160厘米,宽80厘米。其上刻有“齐门外三里陆墓镇,唐陆宣公衣冠墓之地”。据此,陆墓的陆宣公墓仅是衣冠冢。 陆贽以骈文擅名。他的骈文,对偶齐整,音韵协调,语言流畅,气势极盛。所写诏书﹑奏议等,善于将诚挚的感情同精当的议论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他为德宗起草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情词恳切,深自痛责,据与其同时代的权德舆说,“行在诏书始下,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翰苑集序》)。他写的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论裴延龄奸蠹书》,都是数千字以至近万字的政论文,分析朝政时事,剖明是非得失,情理结合,兼有骈文和散文的长处。陆贽不是古文家,但他的作品体现了当时骈文向散文转化的趋势。贞元八年,他主持进士科试,韩愈﹑欧阳詹﹑李观等8人登第,时称“龙虎榜”,誉为“天下第一”,而他便为韩愈等人座师。宋代苏轼的奏议,也深受他的影响。 陆贽文集,明清以来刻本很多,今传《翰苑集》24卷,有《四部丛刊》本,系据宋刊本影印。另有诗文别集15卷,已久佚不传。
上一篇 : 嘉兴陆贽墓陵
下一篇 : 茶山御史陆羽
评论
全部评论

0.2319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