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晋升天的故事
2015-11-22 15:25:32 来源:
编辑:七爷丶
点赞:
点击:12
评论:
在中国道教的神仙里面,有很多都是被追认而“升仙”的。这些神仙在人世间做凡人的时候,身份各不相同,既有帝后王孙、也有官员富翁,乞丐贫妇更是常见,由此看来,中国人的天宫真可谓是众生平等。
在出身帝王之家的神仙里,有一位失意的王子,他就是著名的“升仙太子”,民间一般称他为“王子晋”。
王子晋本人并不姓王,他姓姬名晋,字子乔,曾经是东周王朝的太子。
据汉朝刘向所著的《列仙传》记载,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喜欢吹笙,能学凤凰之鸣。姬晋时常在伊水和洛水之间漫游,得道士浮丘公接引,携手同游至嵩山居住。人们去寻找他,他就对去迎接他的桓良说:“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天去缑山与我相见。”到了约定的日子,人们果然在缑山上看到了姬晋,他乘着白鹤由远处飞来,停在缑山之巅向人们致意,但人们只能远远的望着他,却无法接近他的身边。几天之后,姬晋再次乘鹤飞入云霄,再也没有回来。于是人们知道姬晋已经成了神仙,便为之立祠奉祷。祠观一在缑山,一在嵩山。
这浪漫美妙的传说,加上天子储君的红尘高位,使王子晋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有极高的地位,吟咏他的诗篇也不计其数。比如屈原的《楚辞·远游》:“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的《感遇》:“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白居易的《王子晋庙》:“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
诗篇里的王子晋乘鹤引凤,金骨玉颜,令人无比仰慕向往。只是细检古老得几乎将要湮没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真实的王子晋(即姬晋、姬子乔)的人生,却短暂而凄凉。
姬晋的父亲是东周第十一代的国王周灵王姬泄心。
这位姬泄心先生做了二十七年的东周天子,却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他这辈子最出名的事不是治国平天下,而是一个关于他一出生就长了头发胡子的玄乎传说。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曾经建过一座高一百丈的昆昭台,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这是一项足以惊天动地的建筑工程了,可惜建造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姬泄心先生高高在上享乐而已。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却生了一个好儿子姬晋。就连轻易不夸人的史书,都称姬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
姬晋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深得朝臣百姓的爱戴。当时周王室已经衰落,早不被诸侯放在眼里,他们听说太子姬晋这样年少有为,都心中忐忑不安。晋平公曾经强占过周王室的田地,担心日后被姬晋追究,就派遣叔向去京城洛阳朝见,以试探虚实。
叔向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学识渊博、口才雄辩,曾经独自一人就辩赢了楚国君臣。可是叔向在对姬晋的会谈中却完全落了下风。总共才讨论了五个问题,就在三个问题上被姬晋给问得哑口无言。
叔向回到晋国以后,告诉平公:“太子晋确实非比寻常,日后若是即位为王一定英明有为,为了避免日后难堪,不如将田地归还周王室吧。”
晋国著名的盲人乐官师旷便说:“不要急于做决定,让我去探探情况再说。”
师旷来到洛阳后,和太子晋主客尽欢,互相问答无所不谈。交谈中太子晋展现出了渊博的学识和治国的智慧。由于当时正值隆冬,他还在交谈途中特地将师旷请到殿上坐下,显示了他谦和事下的品格。两人谈到兴浓时,还互相鼓瑟和歌,尽欢而散。
师旷回到晋国后,也和叔向一样,对晋平公赞美了一番太子晋的聪明高尚,但他同时也安慰晋平公说不用担心太子晋日后追究晋国的过失,因为这位早慧的少年已经身染疾病,活不了多久了。
师旷先生虽然双目失明,“看”病的功夫却着实出神入化。
果然,不过两三年的工夫,就传来了太子晋的死讯,他只活了短短的十七年。
据说周灵王姬泄心非常喜爱太子晋,根本无法接受爱子的早逝,哀伤成疾。大臣们担心他的身体,于是就编造故事去哄他,说太子晋根本没有死,而是被仙人浮丘公接到嵩山成了神仙。谁知姬泄心听了以后更加精神恍惚。太子晋死后的某年冬天,姬泄心做了一个梦,梦见太子晋乘着白鹤来迎接他。从梦中醒来后他说:“我的儿子来接我了。”于是立次子姬贵为太子,当月癸巳日这天,姬泄心果然去世了。
这是一段催人泪下父子情深的故事。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
据说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1)的时候,谷水(今涧河)和洛水(今洛河)泛滥成灾,有危及王宫之势。周灵王担心自己的宫殿受损,下令堵水。太子晋立即进谏,认为这样的方法只能保住王宫,却势必令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是失民心亡国运的行为,绝不可行。
在这里我必要先解释一下姬泄心先生为什么会被人们以一个“灵”字做为他盖棺定论的谥号。
中国古代的谥号都是有含义有讲究的。“灵”字在谥法里有很多种解释: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总之,不是什么好含义,一般都被归纳在“幽”、“厉”这一类“恶谥”里头。
由姬泄心得所的这个谥号可知,这位周灵王的为人是非常不怎么样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容忍太子晋的如此一番直谏呢?
于是,周灵王不但坚持堵水保宫,而且认为太子晋冒犯了自己的威严,将他废为庶人。
遇到了这样一位昏庸的君父,遇到了这样不公正的遭际,姬晋的心情可想而知。他抑郁成疾,不久就死去了。(然而,根据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所有被废弃储君的共同命运推想,他很有可能并非抑郁成疾,而是死于自杀甚至谋杀。)
世人哀怜姬晋这位少年王子的不幸,都说他根本没有死,而是修行成仙了。
那时的人们都早婚,所以姬晋死时虽然年仅十七岁,倒也有一个叫宗敬的儿子。这位王孙后来在周王朝做司徒,看不惯王室衰微天下混乱,就辞官避居太原。由于宗敬出身周王室,遂以王为姓,子孙繁衍,形成了后来著名的太原王氏一族。直到今天,王姓也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古老姓氏之一,而王子晋也被普天下的王姓子孙共尊为始祖。
了解了王子晋的短暂人生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人都对他如此敬重了。
大周圣历二年(公元699)二月,女皇武则天封禅嵩山,据说她途经缑山时触景生情,追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为他重建庙观,并且亲自撰写“升仙太子碑”为志。这篇碑文辞藻华丽,笔力不凡,展现了一代女皇不凡的文学及书法造诣,被称为“天下女子第一书”。
不过离谱的事很快就跟着来了。女皇的侄儿武三思见女皇如此羡慕王子晋,于是灵机一动,新款马屁也应运而生。当时女皇最心爱的男宠叫张昌宗,人称六郎,于是武三思硬是将女皇最羡慕和最心爱的人扯到一起,说:“我以为六郎之美,已非凡世所能有,他一定是王子晋转世。”武则天很欢迎这个比喻,下令造鹤麾并制木鹤,将张昌宗打扮成她心目中的王子乔模样,果然仿若神仙中人。
这大概是追思王子晋的典故里,最荒腔走板的一个了吧。
升仙太子王子晋考略
上一篇 :
湖坪王氏“装故事”戏
下一篇 :
王氏祖源在缑山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