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百色各县区,两广、贵州、云南的岑氏后人频频前来聚会,建立宗亲会,举行拜祖活动,一本本古旧的家谱、族谱,勾连起来的宗亲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故事与历史情怀?笔者曾拜访岑氏后人、查阅岑氏族谱及方志,简略理清了岑氏家族近千年的历史传承——这是一个“土皇帝”家族,统治着广西西部大片土地数百年,引领广西南宁、河池、百色历史风骚,稳固祖国南疆版图,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功袭土司 教化“土人”
广西岑氏一脉,乃北宋仁宗初年(1052—1053年),岑仲淑随大将军狄青南下广西平定侬智高叛乱,功劳巨大,留下镇守邕州(州治在南宁),后官拜怀远大将军、沿边溪洞军民宣抚使,死后追封粤国公,葬在宾阳县卡墨村石合岭,其子岑自亭袭职,成为广西世袭土官,此后代代相传。
据史书记载,当时岑氏土司统治辖区涵盖整个西原蛮区域乃至更大,西原蛮东接柳梧,西连南诏,邕、太、恩、泗、镇、色各州都属其管辖,现在的百色全境、南宁、河池、柳州部分均囊括其中。
岑氏土司时期的西原蛮地区,号称有兵20多万,由其首领侬、黄两氏任酋首。狄青征南平定侬智高后,朝廷“裂土田而瓜分之”,把分割的地土地分封给功臣,这些人都成了“土皇帝”,不过他们都要受坐领邕州的岑氏土司节制。岑氏土司,作为当时汉族朝廷在壮族地区的代理人,统领地方并非易事,除了武力征服与招安笼络,教化民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当时,西原蛮地区,当地“土人”还有杀人祭祀祖先的陋习,岑氏土司强令革除陋习,用汉族先进文化教育“土人”;还引进先进耕稼技术,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维护了半个广西的政局稳定,革除了地方的陋习,终于稳定了局面,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奠定了岑氏家族数百年当“土皇帝”的根基。
子嗣蒙古名 分封到百色
当年,成吉思汗后裔率领蒙古骑兵南下,灭了南宋,元朝统一中国,当此之时,岑氏土司的掌门人是岑仲淑的后人岑雄。岑雄有4个儿子,为表示自己顺从元朝廷的政治立场,分别给4个儿子取名世兴、世坚、世权、世元,又指令岑世兴的5个儿子改取蒙古名,分别叫岑怒木罕、岑贴木儿、岑阿刺辛、岑阿刺兰、岑不花也仙。整个元朝期间,广西岑氏子孙多取蒙古名,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才改回汉名。
岑雄死后,岑世兴世袭爵位,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他派岑贴木儿、岑怒木罕、岑阿剌兰、岑阿剌辛分驻田州(今田东、田阳一带)、泗城(治所在今凌云县城)、思恩(今平果旧城、河池都安、马山一带)、镇安(治所在今德保)。
当时,百色一带,多为荒蛮之地,岑氏土司“空降”子嗣到地方当长官,这触动了本土酋首的利益,地方时常叛乱。元至正四年(1344年),左右江一带蛮乱不断,右江流域有“四大蛮王”率众盘踞泗城的后龙山、五指山、玉屏山、官仓坡妹山,祸害地方。
元至正四年(1344年)三月,岑怒木罕率部杀向古勘峒;五月攻怀甲;八月战汾洲;十一月以火攻克古勘峒,斩杀东部“蛮王”马乃;驱逐另三大蛮王到红水河以北。从此,泗城牢牢掌控在岑氏土司手里数百年之久。
岑怒木罕的子孙世袭泗城土司,并又开疆拓土,分封子嗣到南盘江边的西林、隆林、册亨、安龙一带当世袭土官,因此百色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一带的岑氏,基本都是岑怒木罕的子孙。
在百色南部,镇安土司岑阿剌辛的孙子岑天保让儿子岑志英管小镇安(今那坡县一带),岑天保的孙子岑永福分管归顺峒(今靖西一带),右江河谷一带则由岑帖木儿一脉传下来。现在的百色市,基本都受岑氏土司掌控,直到“改土归流”(改土归流,简单来说,就是改变地方以往土司家族世袭制为朝廷直接任命官员到地方任职,官员只有任期,不能世袭,地方税收归朝廷)传数百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