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忠义典范 —— 申包胥的救国传奇
2025-05-15 11:02:59 来源:
编辑:贾小鑫
点赞:0
点击:3
评论:0
申包胥(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以 “哭秦庭七日” 的壮举闻名史册。作为楚君蚡冒的后裔,他与伍子胥曾为挚友,但在伍子胥引吴破楚后,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家国情怀。公元前 506 年,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亡,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以泄愤。申包胥肩负救国使命,跋涉千里赴秦国求援。面对秦哀公的犹豫,他在秦庭前昼夜痛哭,七日不食,最终以赤诚感动秦哀公,发兵五百乘助楚复国。
楚昭王复位后,欲重赏申包胥,他却坚辞不受,隐入山中。其 “存楚” 之举被《左传》誉为 “忠臣之至”,成为后世忠义精神的象征。申包胥的后裔以 “包” 为姓,延续其家国情怀的血脉。他的故事不仅彰显了春秋时期士大夫的气节,更通过 “哭秦庭” 的典故,为中华文明留下了 “忠义两全” 的文化基因。正如唐代诗人胡曾所咏:“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上一篇 :
世系脉络的伦理隐喻
下一篇 :
法家先驱与术治宗师 —— 申不害的变革智慧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