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无为戴安澜故居
无为戴安澜故居
2015-11-22 15:25:35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41  评论:

由陈思远题字:戴安澜故居,位于无为县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

戴安澜系中国著名抗日将领,他的青少年时代住宅为10间两元合包厢四合院的砖木结构房屋。

屋墙砖是1:3:7制式,内隔墙是木板相扣式墙体,是我国明清时期建筑的典型结构。

2012年12月26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

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赋诗:“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孙立人称赞:“伟哉将军,战绩辉煌。”

1943年3月,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罗斯福说:“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史迪威评价“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1942年5月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 。此地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可戴安澜已经心力交瘁,几次昏厥  。他已经感到生时有限,于是吩咐卫士整理衣冠。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戴安澜伤重去世,享年38岁 。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 官兵按照戴安澜的遗愿,将他的遗体轮流抬回国内 。戴安澜将军的遗体已经开始高度腐烂,一路上,官兵们把军装脱下来裹在他的遗体上,那些军装什么军衔都有,有士兵的,有尉官的,也有校官的。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坏,抬着继续行军不行,将戴师长的遗体留在缅甸更不行 。无奈之下,官兵决定将师长的遗体火化。士兵在瑞丽江的江心滩上堆放好木材,将棺木放在上面。为防止日军突袭,重机枪连在两侧山头警戒。“点火后,两岸的士兵举手敬礼,士兵大都哭了 。尸体烧到一半的时候,在浓烈的火光中,有一股蟒状的火焰夹杂着许多火星向天空飞去,战士们看了高声呼喊‘师长成龙上天了!’心情才得到了些许宽慰 。部队后撤到滇缅边境时,一位老华侨为戴将军痛歼日军、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主动将为自己准备的一口楠木棺材献出,并护送装有遗骨的棺木一直走到村镇的尽头 。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戴安澜的灵柩每到一地,民众都要自发地加入迎送的行列,拜祭这位抗日英雄 。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

1942年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Legion of Merit,即功绩勋章又称军功勋章,戴将军获得之为军官级)。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评论
全部评论

0.2042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