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龙氏大宗祠:粤中龙氏的精神纽带
龙氏大宗祠:粤中龙氏的精神纽带
2025-05-12 16:22:23 来源:
编辑:孟庆媛
点赞:0  点击:3  评论:0

龙氏大宗祠:粤中龙氏的精神纽带

  在广州市白云区,有一座承载着龙氏家族八百多年历史的龙氏大宗祠。它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粤中龙氏族人情感与文化的寄托。

  800多年前,粤中龙氏始祖龙近天为避战乱,从南雄珠玑巷踏上南迁之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龙近天不辞辛劳,上下奔走办理通关文引,率领族人先是在新会落脚,而后辗转至番禺慕德里司,最终在大田村扎根。龙近天育有四子,随着时间推移,四子各自开枝散叶,迁居各地 。历经三十二代的传承,龙近天的后裔如今已广泛分布在广州、肇庆、佛山、清远等地,甚至远至越南。在白云区内,除了大田村、珠江村、小塘村、南岗村,鹤龙街黄边村、白云湖街环滘村以及钟落潭镇的多个村落都有龙氏后裔聚居,其中黄边村龙姓村民最为集中,人数约3500人。

  龙氏大宗祠的历史颇为曲折。最初,族人在大田村原址修建了大宗祠,但岁月流转,早已难觅踪迹。清雍正十年(1732),族人在西㘵自然村重建龙氏大宗祠,然而该地地势低洼,每到夏季便饱受水浸之苦,最终倒塌。同治九年(1870),族人在流溪河边,也就是如今广州市六十五中学的位置再次重建大宗祠,这里曾作为学校使用。但在“大跃进”时期,祠堂被拆,仅存中进部分,2003年因征地再次易地重建。

  如今的龙氏大宗祠位于珠江岗夏自然村,又名“遗安堂”,是典型的三路三进式岭南祠堂建筑 。祠堂前广场两侧,各有一对旗杆夹,上面刻着“宋淳熙丁酉恩科进士”字样,彰显着始祖龙近天的功名。2008年,在政府补偿资金和宗亲筹款的支持下,历经波折的龙氏大宗祠终于落成。2012年,龙氏宗亲对祠堂边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洪圣古庙进行原址修复;2014年,又在祠堂后山重修了南宋古墓近天公墓,每年重阳节,各地龙氏族人都会齐聚于此,香火不断。

  龙氏大宗祠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场所,更是龙氏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2019年,祠内打造了家风馆、农民博物馆、书画馆、摄影馆等一系列展示馆 。家风馆详细介绍了龙氏的起源、迁徙历程以及历代名人,激励着后人好学奋进,让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农民博物馆则通过展示收集来的各种农具,生动地呈现了龙氏族人的农耕文化;书画馆和摄影馆里展示的艺术作品,丰富了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龙氏大宗祠还成为了珠江村的老人配餐中心,村民们也能在这里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真正成为了集教育、文化、艺术、体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在白云区的多个村落,还分布着其他龙氏祠堂,如珠江村的谷宽龙公祠、复安龙公祠、文庆龙公祠,大田村的少二龙公祠、清溪龙公祠,黄边村的观护龙公祠、竹一村龙氏宗祠等 。这些祠堂与龙氏大宗祠一起,共同构成了龙氏家族在白云区的文化脉络,它们见证了龙氏家族的发展变迁,也维系着龙氏族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今,龙氏大宗祠已然成为粤中龙氏族人联络宗亲情谊的坚固桥梁和精神纽带,让龙氏家族的文化与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评论
全部评论

0.2192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