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孝昌县姚期智
孝昌县姚期智
2015-11-22 15:25:34 来源:
编辑:保保
点赞:  点击:61  评论:
姚期智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祖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86年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2004年起在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200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 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教授。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46年12月生于上海。 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 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 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在美任教 197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教授; 1986年至200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Wiliam and Edna Macaleer工程与应用科学教授。 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被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 全职回国 2004年,姚期智决定将57岁以后的人生回归中国大陆,开创科学研究的新舞台。他毅然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正式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全职教授。 2005年3月16日,获得北京永久居留权的“绿卡”。[3] 2005年,由姚期智主导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后 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被称为“姚班”)在清华成立,并先后招收大一、大二两班学生。次年3月,姚期智在致清华全校同学的一封信中掷地有声地写到:“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4] 在清华大学先后创办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ITCS)、交叉信息研究院(IIIS)和量子信息中心(CQI)。他从清华开始,逐步建立中国的计算机理论科学的研究队伍,试图在国际上造成影响。 2007年3月2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共同到清华看望姚期智。周济强调,姚期智全职归来并带动一批人才回国发展,堪称一面“旗帜”。徐冠华也谈到,像姚期智这样的旗帜性人物回国,必然会产生“放大效应”。[5] 人物成就 学术成就 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在三大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1)创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次领域: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 (2)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 (3)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 他是研究网络通讯复杂性理论的国际前驱,于1993年最先提出量子通信复杂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1995年姚期智教授提出分布式量子计算模式,后来成为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讯协议安全性的基础。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曾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乔治•波利亚奖,及以算法设计大师克努特命名的首届克努特奖。 因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突出贡献,美国计算 机协会(ACM)也把2000年度的图灵奖授予他。姚期智是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姚期智还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1987年的波里亚奖(George Polya Prize)和1996年的高德纳奖(Donald E. Knuth Prize)等。2003及2004年,姚教授先后获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获滑铁卢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2月姚期智先生当选"2009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1] 回归清华 姚期智的全职回国,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这不只是因为他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更因为在他所从事的算法和复杂性领域,当时几乎还看不到中国国内学者的身影。而这一领域既是美国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主流方向,又是计算机界最高奖项——“图灵奖”获奖人数最多的一个方向。[5] 由此,清华的计算机学科第一次集齐了理论、应用、系统结构和软件四大领域的优秀学者,这在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5] 姚期智带来了一个从6人增至10人的讲席教授组,他们都是国际上算法和复杂性领域最出色的华人学者。 随着姚期智的归来,清华计算机学科国际交流的频率和层次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姚期智创建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ITCS)为例,2007年国外学者的访问日程已经安排到了12月31日。美国两院院士、1985年“图灵奖”得主RichardKarp,2002年“图灵奖”得主、著名密码学家AdiShamir……都曾出现在ITCS的访问学者名单上。[5] 2006年,清华计算机系有3篇论文入选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与STOC并列的最顶级学术会议FOCS,不仅实现了国内学者在该会议上“零的突破”,而且入选篇数超过了美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超一流”大学UCBerke-ley。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年24岁的博士生陈汐与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讲席教授邓小铁合作,出色地解决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的著名难题——二人博弈中纳什均衡点的复杂性问题,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FOCS最佳论文奖。[5] 这一年,姚期智的团队还为国内计算机学者填补了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文的空白。 2007年4月16日—19日,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成功主办了第十届国际公钥密码学会议,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学者参会,姚期智担任大会主席。这是国际密码学研究领域和理论计算机研究方向的一次世界级盛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又恰逢该会议的十周年庆典,可谓意义深远。[5] 家庭生活 姚期智的夫人储枫教授早在2003年从美国去香港城市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 人物轶事 中国情结 姚期智人生头20年生活在中国,20岁以后生活在美国,57岁以后又将人生归宿在中国大陆的姚期智的人生轨迹宛如一个圆。[6] 生在上海,长在台湾,却在美国接受了36年熏陶的姚期智自己也没有料到,在中国所接受的教育是如此根深蒂固,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是人生经验多了的缘故,姚期智对中国文化的感受更加深刻了。[6] 姚期智是怀有中国情结的。姚期智说他在清华教育年轻一代,有一种满足感,是在美国教美国学生时所没有的。在这里,他教育的是中国年轻人![6] 姚期智表示“中国是我的祖国,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深厚的,我对整个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目前国内有一个很好的目标,要建设出几个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来,我觉得我现在能在清华参与这件工作也算是一点小小的贡献。希望能尽点儿微薄之力。”[6] 总理嘱托 2004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在教师节前来看望姚期智教授。在交谈中,温总理说,国家对人才的 需求如饥似渴,高层次的人才是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抓好高等教育,为国家广泛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在重点科研机构和重要科研领域,要实行杰出人才的全球招聘制度;要为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3] 作为在国际一流大学长期任教的教授以及在计算机理论领域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姚期智教授出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立即承担起建设世界一流的清华大学信息科学的重任,组织筹建国家实验室。2004年10月2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吴启迪等领导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专门与姚期智教授会面并听取了他的汇报和建议。
评论
全部评论

0.2257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