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4 月 14 日,对于千年古村嵊州金庭镇灵鹅村而言,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竺派” 艺术的继承人竺小招,怀着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回到母亲竺水招的故乡灵鹅村省亲。
得知竺小招要回村,竺氏族人满怀期待,早早便等候在村东的石鼓寺门口。上午 10 点左右,承载着竺小招夫妇及随行人员的大巴车缓缓抵达。一袭红衣、戴着墨镜的竺小招老师,满脸笑意地走下车,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亲切地寒暄,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乡亲们的热情瞬间驱散了竺小招一路的疲惫。
在众人的陪同下,竺小招夫妇首先游览了石鼓寺。这座由王羲之第六子王操之始建于东晋的古寺,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灵鹅村的千年变迁。寺内古木参天,静谧祥和,竺小招夫妇沉浸在这份古朴的氛围中,不时驻足欣赏,对石鼓寺的历史和建筑风格赞叹不已。随后,他们登上桃形李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桃形李树郁郁葱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竺小招由衷地感慨灵鹅村山清水秀,实乃休闲养生的绝佳之地。
紧接着,竺小招来到刚刚布展完成的灵鹅村史馆。馆内通过数十个版块,生动地展示了灵鹅村的历史沿革、大事记载、竺氏家族的发展脉络、乡贤名人的事迹以及特色物产等内容。站在母亲竺水招的简介前,竺小招心潮澎湃,久久凝视,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为表达对灵鹅村和母亲的思念之情,竺小招欣然提笔,为村史馆题下 “千年古村、竺韵诞生、人杰地灵、万代昌盛”16 个饱含深情的大字,期望故乡能在岁月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穿过古牌坊,沿着古墙弄前行,竺小招踏入母亲竺水招的故居 —— 仁德堂。这座建于四十年代、颇具特色的庭院,有前厅后堂 10 多间两层楼屋,是竺水招在上海走红后购置的产业。曾经,这里是整个灵鹅村最气派的老台门之一,见证了家族的荣耀与辉煌。然而,岁月流转,如今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略显破败,2015 年 5 月,灵鹅村出资对主体房屋进行了修缮,尽力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竺小招漫步其中,轻轻抚摸着斑驳的墙壁,儿时的回忆与眼前的景象交织,她的眼中满是对往昔的追忆。
走出仁德堂,竺小招前往灵鹅村老大会堂,参加村民们精心准备的欢迎仪式。此时,老大会堂早已座无虚席,500 多名村民翘首以盼,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喜悦。见到如此热闹的场面,竺小招十分动容:“回到外婆家,看到在座的各位亲人,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今天,我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我妈妈的一本画册!” 说着,她郑重地向灵鹅村史馆赠送了竺水招纪念册《水间云华》以及一张记录竺水招演出照片的光盘,希望能让更多乡亲了解母亲的艺术生涯。
在热烈的掌声中,村民们精心筹备的文艺表演拉开帷幕。10 多个村嫂身着鲜艳的服装,迈着轻盈的步伐,翩翩起舞,以优美的舞姿表达对竺小招的欢迎;小朋友陈可心稚嫩的嗓音唱起越剧片段《菱花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展现出越剧在灵鹅村的传承与希望;高跷队员们则带来了精彩的《猴戏》表演,他们踩着高跷,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引得台下阵阵喝彩;6 位城南小学学生演唱的 “越韵古诗”,将越剧与古诗词巧妙融合,韵味十足,令人耳目一新。竺小招夫妇被村民们的热情深深打动,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面对村民们的热情款待,竺小招满怀感激,激动地说:“回到外婆家,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淳朴的民风,我真的非常感动。祝愿外婆家的亲人们日子越过越好,老人们身体健康,小孩子们学业有成。接下来,我为乡亲们唱一段我母亲的成名作《柳毅传书》,以表感谢!” 言罢,她轻启朱唇,一段荡气回肠的越剧唱腔在老大会堂内响起,熟悉的旋律瞬间将众人带入那个如梦如幻的越剧世界。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此次省亲之行,对于竺小招而言,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对母亲艺术传承的深度探寻。她对竺水招故居的布置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能以更生动、全面的方式展现母亲的艺术成就和人生轨迹。同时,在越剧传承方面,竺小招也深感责任重大。嵊州作为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普及与传承成果显著,不少参加 “小梅花” 评选的优秀小选手都来自嵊州。这让竺小招看到了越剧的未来与希望,她渴望借鉴嵊州的经验,为全国越剧普及工作贡献力量。此前,在嵊州城南小学试点推广的 “越韵古诗” 项目,将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谱成越剧曲调,走进课堂,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竺小招表示,后续将进一步拓宽创作思路,采用更灵活的形式编排曲目,让越剧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扩大越剧的受众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