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桂林旧书摊淘到一本《索氏族谱》,除了对这个稀小姓氏感兴趣外,还对族谱里记载索氏家族的内容和方式感到意外。这是我接触到的族谱比较特殊的一部,内容虽少,但给予我们的额外信息特别大。看似是一本简单的家谱,但里面记录的不仅是家庭繁衍史,还是社会和国家的进程史,窥一斑可知全豹,处一隅而有全局的感觉。
我看到这本家谱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封面,一团邹巴巴的蚕绢纸卷在一堆旧书里,不起看,也沒能引人注意,可能是实在太烂,太邹卷了。我带回去差不多花一个上午才把这三十多页的家谱摊开,抹平及收整得当。大部分文字还在,只有少部分文字随烂纸脱落或模糊不清。记录第一个索氏的叫索永辉,我们暂定该谱叫《索永辉家谱》。
这是一本手抄于九十年初的家谱,简洁而清晰。摘抄老谱的字辈后,简单记录索永辉一房的生齿史,记录很有特点。索永辉生于清同治癸酉年(1873),未记卒年,距离现今150年。家谱首记的是长女,其次才是长子,这是有别于其他姓氏家谱记男不记女的传统(或少记女),而且还详细记录外孙子女的婚配及姓名,这个是不多见的家谱记录形式。
其次是年庚记录使用民国年号,直至九十年代。这个是在大陆的家谱记录里解放后极少见的。从这个家谱的记录生活及工作地点看,应该是广西天峨县的索氏。因为没去过这个地方,不太清楚天峨县的发展情况,可能是山区相对落后,还是记录习惯,或者是个人喜好,在解放后数十年时间依然用民国年号记录家族成员生卒年,这是我头一次见到。
再次,记录家族成员时,个人学业和工作特别注重,有特殊技能的也隆重记上一笔。从今天的发展来看,当时的记录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上个小学,会读几本书,有个简单的机械修理技能不算特别重要的事,不值得大书特书。如果按当时的发展上看,能上小学,当老师,做医生,会修机械,那是无比的荣光,充分说明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潜力。所以今天我看到这本简单的家谱后,才会对那个时代充满敬畏与给予理解。
最后,在记录一些难言的个人经历时,用“复杂和尖锐的社会生活”的言语一笔带过,或者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说明一些难于启齿的事,大爱无言,大恨无解,只言片语已足够。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从这些简洁的家谱记录,可以略知一二。知者不言,善言者字如金。学会从只言片语中剖析一些事情,是需要一些知识的积累和思考的维度。无论是为尊者忌,还是有难隐之言,董孤直笔果然令人敬颂,但春秋之言不失为一种处理办法。
因缺乏一些页面,无法了解到索永辉之前的一些记录。从家谱的一些地名,查天峨县索氏相关资料得知,索姓原来姓罗,始祖为罗琨,又叫罗明季,原居那州(今天峨县六排镇纳州村),因家庭纠纷一事,罗琨毁其族谱被族人驱逐出籍,罗琨之后改姓为索氏,为天峨索氏始祖。这种因家庭纠纷被迫出走另立门户,甚至改姓的事极少见,索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那些因血缘和地缘关系变更并没有消踪匿迹,而是以家谱的形式记录下来,有些还以碑刻的形式永传于后。文字的力量总是以令人意外的方式展现。
《索氏族谱》始修于何时不太清楚,其祖籍为江西,但从《索永辉家谱》记录的字辈上看,索永辉以上至少有四个字辈,分别是“朝庭玉明”,后面是“永妙文彬……万斯载庚”,共一百字。这种百字字辈诗极少见,可见索氏的远见与厚望相当强烈,雄心勃勃。从扉页的记录看,索氏除祭祀索氏历代祖妣外,还信仰“南海岸上救苦救难感观世音菩萨”,以及世俗主流“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传统祭祀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铭记,感恩,积德,传承,不朽!
2022年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