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寿臣的故居
2015-11-22 15:25:33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134
评论:
郝寿臣故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崇文区西兴隆街内奋章胡同。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崇文区西兴隆街内奋章胡同。郝寿臣故居建于1928年,是北京常见的普通四合院式建筑。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四间,互相用回廊连通,大门在北房西侧,占一间,形成门洞。另外还有西跨院和一些附属房,总面积近500平方米。简朴而素雅,显示了郝寿臣朴素勤俭的生活作风。1986年郝寿臣后人遵照其遗嘱,将故居捐献给北京市政府,办幼儿福利事业。后改建成一座实验幼儿园。
郝寿臣(1886—1961)原名万通,艺名小奎禄,河北省香河县人,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自幼拜吕福善习艺,最初演铜锤花脸,后改架子花脸。郝寿臣融合各家之长,并加自己的创造,表演自成一格,世称“郝派”。他善于通过表演画人物,尤其以扮演曹操最著名,有“活孟德”之称。解放后郝寿臣为北京市戏曲学校第一任校长。
郝寿臣六岁和哥哥郝寿山一起读私塾,勤奋好学,但因生活贫困后辍学,接着就走街串巷,吆喝着去卖五香豆。他带着虎音的叫卖声惊动了皮影艺人王德正,将他收为徒弟,并为他请了老师吕福善。七岁的郝寿臣开始学的戏是《锁五龙》、《二进宫》、《捉放曹》等。郝寿臣从小就有一副很冲的嗓子,跟着师傅唱堂会,艺名“小奎禄”,很受欢迎。后拜师李连仲,正式学习架子花脸,并不断到东北、河北、河南等地演出。他刻苦练功,边学边演,吃苦耐劳,细心揣磨,使他的架子花脸演唱技艺日趋成熟。郝寿臣二十三岁从东北来到北京,在东安市场丹桂茶园演出,不久又加入三乐社科班,充当配角。当时的北京舞台上名角如林,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另辟蹊径。他在刻苦学习金秀山唱功的基础上,又认真学习黄润甫的演唱风格。同时得到著名梆子演员的指导,他又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开创了其“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特色。厚重是郝寿臣的整体风格,从他的演唱中、念白中虽然嗓音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每一个字都有沉甸甸的份量。他把鼻腔音变为口鼻共鸣,灵活运用,洋溢着一种深厚的韵味,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郝寿臣在做功上造型漂亮、身手干净、眼神准确,像一只活生生的猛虎,跃跃欲试,闪耀着超人的艺术光辉。郝寿臣一生塑造的舞台形象各个都是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郝寿臣为了提高广大观众对花脸角色的兴趣,给观众以更多的美的享受,他注意在脸谱上苦下功夫。他与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高庆奎、杨小楼等人共同合作创演的新戏约近四十余出,每年平均排演两本新戏,新创剧目人物的脸谱没有蓝本可参考,他就按照剧情和人物性格去创造新形脸谱。他还改革了勾脸的工具和方式,还为众多的人物设计出符合身份和性格的服装图案。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净行演员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郝派脸谱艺术在京剧艺术的圣殿中独有其位,而且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