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字狱受害者徐述夔:才情与悲剧的交织
2025-03-29 17:10:39 来源:
编辑:孟庆媛
点赞:0
点击:28
评论:0
徐述夔(1703~1763),字赓雅,一作耕野,别署蘧堂 ,世居江苏省东台县栟茶场(今如东县),虽不姓夔,但他的经历与夔氏文化的历史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述夔勤奋好学,对科举之路充满期待,17岁便入泰州为州学附生。乾隆三年(1738),他参加戊午科江南乡试中举,然而,礼部却认为他文中“礼者,君所自尽者也”一句有不祥之意,对君主不敬,罚停会试,这使他的科举梦想破灭。此后,他返回故里,建造一柱楼,从此不再追求功名,而是与友人在楼中吟诗作画,抒发情感。徐述夔才华横溢,著有《一柱楼诗》6卷、《小题诗》1卷、《和陶诗》1卷等众多作品。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清复明的思想,如“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等诗句。乾隆四十三年,因徐蔡两家结怨,蔡嘉树将《一柱楼诗》刻本呈控于官府,引发了震惊朝野的“一柱楼诗案”。清朝政府对徐述夔父子剖棺戮尸,孙处斩,且株连族人及有关官吏。这起文字狱不仅是徐述夔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高压和文化禁锢,从侧面展现了夔氏文化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 :
天安门设计者、明皇宫“总工程师”蒯祥祖籍在宣城
下一篇 :
湖南桃源陬市蒯氏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