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湘衡邵贺氏家族
2015-11-22 15:25:33 来源:
编辑:loffy
点赞:
点击:12
评论:
涟湘衡邵贺氏,是涟湘贺氏、昭陵贺氏的合称。因始祖始迁湘乡,原亦称“湘乡贺氏”。
据“贺氏宗亲网”记载:始迁祖达公,字万辅,后唐同光2年(924)自江西泰和圳上迁居湘乡南岸兼土桥白马塅。三子,长应祺居焙塘,今属娄底。次应襜,仍居白马塅,今属双峰。季应祯居万秀塘,今属湘乡金凤。子孙散布湘、安、宁、益、涟、娄、邵、常等县。
因“湘乡贺氏”子孙遍布涟、湘、衡、邵四水流域,便统称为涟湘衡邵贺氏,迁湘后的发源地为双峰县永丰镇南岸村,宗祠地为双峰县印塘乡白马村。清乾隆26年(1761)应襜房始修族谱,光绪24年(1898)祺、襜二房合修。1993年祺、襜二房续修族谱,但各房班序派语并没有统一。
在“贺氏宗亲网”对原湘乡及周边境内的贺氏介绍中,就有8支与双峰、南岸、白马有关: 湘乡伯景公裔贺氏:该族尊伯景公为一世,伯景承应襜公居南岸……宗祠建于今双峰白马殿。 湘乡育塅乡轧桥贺氏:明朝时由双峰白马塅迁湘乡育塅乡开基……后裔大多居于轧桥乡南冲村,白田镇白石村、芋子村,少数住潭市镇清江村,月山镇南木村等地。 湘乡南门支派贺氏:明朝时由双峰印塘乡白马塅迁湘乡。 湘乡壶天镇壶天贺氏:明嘉靖年间从双峰永丰镇西土桥迁壶天。子孙聚居于壶天镇以及娄底市小碧乡、宁乡县、长沙等地。 双峰太平寺贺氏:先祖由江西泰和圳上迁湘乡南岸。元时迁永丰镇太平寺开基立业。 双峰走马街镇贺氏:清乾隆15年(1750)迁走马街,后裔分布在双峰印塘乡、杉木桥、走马街。 双峰永丰镇白马塅贺氏:原居双峰南岸,后迁白马塅。后裔分居双峰、湘乡、衡阳洪市镇等地。 湘潭黄龙港贺氏:始祖应襜公,居湘乡南岸。明洪武初自湘乡迁居湘潭城外三十都黄龙巷。后裔居泉山河家湾、灵官塘、珩玻塘、乌泉等处。
中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游击队之歌》创作者贺绿汀说:“贺氏家族源远流长”。据《贺氏族谱》资料介绍:涟湘贺氏先祖应襜公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和弟兄应祺、应祯由江西莲花良坊栎树下徙居湖南双峰永丰镇南岸东峰冲繁衍生息至今已是近一千一百年了,比明初迁民运动早445年。其中应祺公居湘乡焙塘,应祯公居湘乡番江万秀塘,应襜公裔在南岸繁衍了四百余年。
襜公长子伯景公被涟湘贺氏尊为第一世祖,其墓葬就在永丰镇南岸东峰冲庙的山麓,那里至今还生长着贺氏先人栽植的几株千年杨梅树,有的老得只有半张皮了,但仍旧枝繁叶茂。伯景公墓是早年续修族谱时重修的,其墓联真实地概括该族的发展:
基开南岸万人族;魄瘗东峰千载坟。
元朝末年,贺氏先祖迁居于永丰镇土桥村。在这里人丁大发展,英才辈出,第廿三世祖汝隆、汝德兄弟就安居于此。特别是汝隆公生得器宇轩昂,勇力过人。值元至治年间兵乱,他倡义率众保卫乡土立功,任宝庆卫百户迁指挥。公元1333年,国朝平定归秀丈量税田于南岸、土桥、马山三地。后退职徒居土桥经营祖业,思渊源而编谱牒两卷,并亲撰《贺氏沂源》,为今贺氏历史之经典。在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区的老虎岭山上,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汝隆公墓。当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贺国强的先祖就是汝隆公之后裔。还有一种说法,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将军的先祖也是由土桥迁安化再迁桑植的。现在土桥村境内还保存着贺氏宗祠和几处古墓葬。
明朝初期,贺氏一族已是枝繁叶茂,土桥再也难以保障这个大家族人群的集居和生存下去,贺氏先祖就选择了辽阔的白马塅为永久居地。白马塅位于湄水河畔,是黄龙大山东端的一个鱼米之乡,青山秀水,地灵人杰。因此贺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有一联概述了贺氏的迁移与发展史:
金田南岸立基业;土桥白马开田庄。
贺氏一族由于家大业大,历史上名人曾出不穷。在先祖行列里最著名的要数元末的汝隆公和明初的贺宗。贺宗乃汝隆公的曾孙,他自幼聪明过人,学习刻苦,抱负过大,明洪武乙巳年(1415年)考上秀才,宣德己酉(1429年)乡试中第34名,次年庚戌,京城会考,登第三甲十三名中进士领了官帽、官服、板笏,功成返乡显耀。三年后再授官职。辛亥年二月,湘乡县主簿为其在土桥住宅门前立进士牌坊。癸丑年宣公入京,宣德九年甲寅三月二十七日授“南京大理寺右寺右评事”之职。后平叛立功提升为“太仆寺丞”。逝世后,英宗皇帝赐以“圣旨”,银牌、宝钞、彩币。明成化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又因五子贺恕任广东肇庆同知,追其父贺宗为“奉直大夫”。贺宗墓在永丰镇月龙村,所葬的小山至今被当地人称之为“寺丞山”,当时所处的乡称为“评事”乡。贺宗在明朝上层任职时,传说京城有48个湘乡籍官员,其中贺姓就有47员。贺宗墓1988年6月被县人民政府第一次公布为县级保护文物,至1994年12月再次通过审定予以公布。
在当代,贺氏仍旧人才辈出,元帅贺龙、音乐家贺绿汀,将领贺贤书、贺江波,政治局常委贺国强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了。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全部评论
热点资讯
1
2
3
4
5
6
7
8
宗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