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河东薛氏家族崇武尚文转变
河东薛氏家族崇武尚文转变
2015-11-22 15:25:33 来源:
编辑:xuemenjun
点赞:  点击:8  评论:
河东薛氏家族由“崇武”向“尚文”的转变 (2010-08-26 07:35:29)   蜀汉被魏灭后,薛齐带领5000多户薛氏家族自四川迁至河东汾阴,凭借其强大的家族武装,在河东地区站住了脚,成为河东望族。魏部晋南北朝年代,中央的势力不够强大,各地地方武装十分活跃。传至四世薛涛,与薛祖、薛落三人,分统众,世号“三薛”,是河东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薛涛儿子薛强,最后总帅“三薛”各营兵马,实力更加强大。薛强子薛辩、孙薛谨,继承祖业,统帅薛氏家族武装,在北魏时期,成为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薛谨有五子,号称“瀵上五门薛氏大房”。朝廷对河东薛氏的武装不得不另眼相看,封官许愿加以笼络。数百年来,河东薛氏均是以“家族武装”立身,崇尚武力。   薛谨于太延初(435年),征伐吐没骨。平定后,薛谨自郡搬到州里。当时正是兵荒之后,薛谨感到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极需休息养生。于是薛谨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令大家一起读书,并亲自巡视乡里,亲加考试。   从此,河东汾阴之地,儒道更加普及。这一举措,是河东这支薛氏家族由“崇武”向“尚文”的风气转变、成为“文学薛氏”之开始。薛氏家族后人,因而有着浓厚的文化修养。这些,都为薛氏文学家族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承传绵延隋唐、直至于五代时期。   当然,薛氏家族的家风由“武”转“文”,也有其历史背景。因为南北朝期间,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地方秩序,各地需要自己的武装力量来保卫家乡。这是河东薛氏的家族武装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中央政府统治巩固,地方武装已经没有生存的条件。此时,薛氏家族由薛谨开创的崇文风气,有了充分发挥的条件。所以,隋唐时期是薛氏家族的文学造诣发展的顶峰。   现对隋唐时期出现的薛氏著名文人,作简单介绍:   薛湖,薛谨子 。“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   薛聪,薛湖子。 “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   薛驎驹,薛聪的堂兄。“好读书,举秀才,除中书博士”。   薛庆集,驎驹子 。“颇有学业”。   薛孝通,薛聪子。北魏著名诗人。“博学有隽才”。任中书郎时,深为节闵帝所知重,“内典机密,外参朝政,军国动静,预以谋谟”。薛孝通是伯乐式的人物,对知名之士,多见推荐。   薛慎,字伯护。孝通堂弟。北史卷36有传。保定初,出为湖州刺史,一年之间,蛮夷翕然从化,风化大行。寻为蕃部中大夫。史称慎“好学能属文,善草书……有文集,颇为世所传”。   薛道衡,孝通子。隋代著名诗人。自幼专精好学,长大后才名更著,被当时人称作“关西孔子”、“汉代杨震重生”。文学上,薛道衡与卢思道齐名,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文学家。五言诗《昔昔盐》,是最著名的作品,既具备了北朝用典的特色,又有南朝精于音韵的妙趣。尤其是该诗中的“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诗句,至今常为人所传颂。   薛孺,薛道衡的堂兄弟。《隋书》卷57有传。与道衡特友爱,亦有文才,史称“涉历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词致清远”。薛道衡在外地为官时,曾将儿子薛收托付给薛孺教育培养。   薛收,道衡子。是唐初的著名才子。十二岁即解属文,为秦府主簿时,“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 马上即成,曾无点窜”。深受秦王李世民敬重,为十八学士之一。与其堂兄弟薛德音、堂侄子薛元敬,被当时誉为著名的“河东三凤”,薛收最长,为“河东三凤”之长离。得到陪葬昭陵的荣誉。   薛德音,薛收堂兄,为“河东三凤”之鸑鷟(yuezhuo)。在隋朝以游骑尉起家,参与预修《魏史),并升迁为著作佐郎。越王杨侗称制东都、王世充称帝,薛德音均任黄门侍郎,军书羽檄皆出其手。其思维敏捷,行书快,深得王世充的重用和信任。王世充投降李世民后,因薛德音在军书羽檄中,笔锋犀利,刺痛了李世民的神经,为李世民所杀。   薛元敬,薛收堂侄,为“河东三凤”之鵷雏(yuanchu)。为唐朝中书令,同样得到李世民的敬重,为十八学士之一。与房玄龄、杜如晦相交甚密。杜如晦称赞薛元敬的办事公正、不畏权势。褚亮曾在为十八学士作诗,赞薛元敬:   薛生履操,昭哉德音。辭奔健筆,思逸清襟。  薛元超,薛收子。李世民的侄女婿。自幼获良好教育,人聪慧。八岁即善属文,当时房玄龄、虞世南试令咏竹,援豪立就,卒章云“别有邻人笛,偏伤怀旧情”,令房玄龄等深为感叹。十一岁就读于弘文馆,即“一览不遗,万言咸讽”。杨炯称誉元超为“朝右文宗”, 崔融在墓志铭中亦盛赞其文采、学识、词令。是唐太宗、高宗时期宫廷唱和的主要人物。官至中书令,获陪葬乾陵的荣誉,   薛曜(耀),薛元超子。薛曜以文学知名,《新唐书》卷60著录有《薛耀集》20卷。《全唐文》卷239,收《服乳石号性论》,《全唐诗》卷80与《补遗一》共收诗8首。薛曜与王勃交游密切,互有诗词相赠。诗之外,薛曜在书法上也有一定成就,与著名书法家薛稷(曜之堂兄弟)并称“二薛”。   薛稷(649-713),元超侄子,字嗣通。为魏征外孙。进士出身,官至礼部郎中、中书舍人。当时堂兄薛曜为正谏大夫,与薛稷俱以辞学知名。唐中宗时,增置修文馆学士,薛稷与宋之问、杜审言等都是首选之士。薛稷诗、书、画俱佳,其书“好古博雅,尤工隶书…笔态遒丽,当时无及之者”,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为初唐楷书四家。“又善画,博探古迹”,“画踪阎立本”、“尤善花鸟人物杂画,画鹤知名,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新唐书》卷60著录有《薛稷集》30卷。其诗作颇雅,杜甫称“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全唐诗》收其诗14首。   薛奇童,薛曜子。字灵孺,天宝初,官大理司直,肃宗时,官慈州刺史。《全唐诗》卷202存诗7首。   薛邕,薛奇童子。字公和,累迁吏部侍郎。从大历二年至大历五年,四主科举。《全唐文》卷335收文2篇。   薛晏,薛邕之弟,仕至岭南推官。《全唐诗》收诗3首。      唐代还有许多著名的薛氏文人,他们或《新唐书》、《旧唐书》中有传,如薛克构,薛戎(747-821),薛钧、薛播(?-787),薛苹(746-819),薛季连,薛昭纬,薛胜等等。或有作品收入《全唐诗》及其他文集中,如薛据(701?-767?),薛元暧妻林氏及子薛彦辅、彦国、彦伟、彦云、侄子摠等,薛馧,薛存诚等人。
评论
全部评论

0.2497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