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市级非遗项目:潮阳郭氏按察祖祭典
市级非遗项目:潮阳郭氏按察祖祭典
2025-03-17 14:12:33 来源:
编辑:张森
点赞:0  点击:42  评论:0

中华民族的祭祖文化源远流长,《史记·礼书》中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宋代朱熹编写《家礼》,对“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俗进行规范,其中尤以“妥先灵、隆享祀”的祠堂祭礼影响深远。

明弘治《潮州府志》云:“(潮人)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崇配食、重祀田、笃族谊。”由此可见潮汕地区的祭祖习俗由来已久。

“潮阳郭氏按察祖祭典”形成于明代中期,是为纪念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以及南宋广西提刑按察使郭端斋、郭浩(潮阳郭氏一、二世祖)而形成的祭祖习俗,其核心内容包括祠堂祭祖礼仪和“迎祖巡游”两部分。该祭祖礼仪是《朱子家礼》的典型范式,是潮汕祭祖礼仪的代表;而形成于清嘉庆年间的“迎祖巡游”更是独树一帜的民间习俗。

据清康熙《潮阳县志》、明永乐《潮阳郭氏族谱》记载:郭浩,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先任户部郎官,后升任广西提刑按察使,原籍福建莆田,宋嘉定年间入籍潮阳,因其曾任按察使,故后世称“按察祖”。郭浩在任期间秉公执法,勤政爱民,为潮阳宋代名贤,于清雍正三年入祀潮阳忠义祠。

郭氏祠堂祭祖礼仪主要有以下程序:祭祖前一夜,省牲,主祭率参祭人员审察祭祀用的牲畜——猪和羊,查看是否洁净,以示虔诚。祭祖当天,众人穿戴礼服,整齐序立,祭祖仪式有:参神、降神、进馔、行三献礼、恭读祝文、侑食、颂嘏辞、饮福受胙、焚祝文、化帛宝、辞神、纳主、撤馔等,这些庄重的仪式,都是宋代《朱子家礼》的范式展演。

为弘扬先祖兴邦报国、忠勇仁义的家风,郭氏后代聚居的村落轮流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办“迎祖巡游”民俗活动。族人将先祖的神主牌位安奉于金漆木雕神亭内,巡游乡寨。民俗巡游汇集了英歌舞、潮汕大锣鼓、醒狮、标旗、武术表演等项目,蔚为壮观。

该民俗项目现保存有两台始设于清嘉庆年间、重修于民国九年的金漆木雕“神游亭”,是潮汕地区现存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且至今仍在使用的金漆木雕“大神亭”。神亭内有清举人、钦点外务部主事郭经撰写的亭记,对研究清代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该祭祖习俗主要流传于潮汕地区,并传播至香港、台湾、泰国、越南、印尼、美国等地。香港社会组织“香港郭汾阳崇德总会”依据祖乡习俗,每年农历十二月于九龙城举办“潮阳郭氏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潮阳郭氏祭祖习俗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保护完整,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例证,加强其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其历史人文价值和教化功能,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察祖祭典”,已于2014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论
全部评论

0.2318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