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谱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姓氏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邓国国都
邓国国都
2025-03-12 09:39:44 来源:
编辑:孟庆媛
点赞:0  点击:105  评论:0

邓国国都:襄阳市邓城。目前的考古证据表明从西周中期至邓国被灭时国都在襄阳市邓城。至于商王武丁时曼姓邓国立国后至西周中期邓国国都在哪儿,目前还没有考古证据和具体文献资料来说明。曼姓邓氏的起源是邓国被灭后,邓侯子孙以国为氏,史称邓姓正宗。邓国被灭时国都在襄阳,邓侯子孙主要居襄阳。由此说明这支邓姓的起源是湖北襄阳邓城,而非河南邓州。因此邓姓之源在邓州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有说邓国国都在邓州市内。邓州市内有吾离陵。吾离陵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又名"五离冢"、"五女冢",传为春秋时期邓侯吾离冢,吾离是曼姓邓国第十九位邓侯,也是第一位见于正史的邓国国君,有"中兴之君"之盛名,《春秋左传》有所记载。其陵墓是现存的唯一的邓氏先祖陵墓,人称"天下邓氏第一陵"。1957年被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吾离陵在邓州市并不能证明邓国国都在邓州市,只是证明邓州市是当时邓国国土的一部分。有《邓氏族谱》记载吾离公病逝于公元前700年10月。可能当时吾离公在邓州视察工作时病逝于此。邓州市林扒镇有可能是曼姓邓国早期的国都。

襄阳市发现了邓城遗址。有学者认为:邓城是可能鄾国的都城,这也与《左传》中记载的“邓南鄙鄾人”相符。鄾国先被楚国灭掉,邓国被灭后,楚文王为了避免邓侯子孙复国于是将他们安排到了邓国边远的南方襄阳居住。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证据有二:1、两件“邓公牧铜簋”邓公牧铜簋器内底、盖内有相同铭文2行6字:“邓公牧乍饙簋”。“邓”指邓国,“公”是其爵称,“牧”是器主名字,“饙”意为把食物蒸熟,“簋”为器名。整句话的意思就是邓国的国君牧所制作的食器簋。很显然,这是邓国国君的自作器。1979年出土于湖北省襄阳市山湾、蔡坡一带,专家鉴定为西周晚期的文物。西周指公元前1061年至前771年。吾离朝鲁是公元前705年。从时间上来看,牧公应是吾离公的前辈。由此说明从牧公经吾离公至邓国被灭时,国都在襄阳邓城。

2、王坡考古发掘的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的4座邓国贵族墓葬2001年,为配合襄(阳)荆(州)高速公路与(武)汉十(堰)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正线范围内的王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了4座春秋早期的邓国贵族墓葬,其中1座出土邓子中铜鼎、戈4件,1座出土代表大夫身份的铜五鼎六簋。再结合墓地南侧岗地在20世纪70年代修建铁路取土被平的情况分析,这里由于地处平原向岗地的过渡地带,且正对邓城城址,很可能成为邓国的公族墓地,包括“邓公牧”在内的邓国高级贵族就下葬于此,后因铁路取土破坏了大量墓葬,不少铜器也流落民间,甚至作为废品被送到收购站,邓公牧铜簋等几件铜器也不例外。这样看来,王坡墓地就至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邓国公族墓地,而在邓城城址东北、北侧的沈岗、韩岗还有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的邓国下等贵族、平民墓地。同时,城址周围还存在着多处邓国村落、制陶作坊遗址。种种迹象表明,邓城城址至迟自西周中期开始就作为邓国都城存在。


评论
全部评论

0.146075s